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十八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28
请掀开经本,一百八十面第一行「受菩提记第四十四」。请看经文:
【若於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我们先看看。这里面为我们讲的佛法,在这个世间有四个时期。这是佛灭度之后,佛的法运总共有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经文上说『若於来世』。这句话的意思是佛灭度之后。『乃至正法灭时』。这就是佛灭度一千年之后,这是像法时期以及末法时期,末法是一万年;换句话说,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正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说这个经正是为我们大家所说的。
『当有众生』。这是说有缘的众生,什么样的因缘?这个因缘深了,真的是无限的深广。『植诸善本』。这里面最要紧的一句就是称念弥陀名号,这是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在这里我们看到缘之深、之广,无量诸佛实实在在没有方法计算得出来,这称之为无量诸佛。这是他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善根福德深厚。『由彼如来加威力故』。彼,不仅仅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你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些诸佛如来都以本愿威神加持你。你今天接触到这本经,接触到这个法门,你听了才会生欢喜心,才会兴起信愿求生净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样深厚的基础,纵然你遇到这个法门也很难相信,你也不容易接受,这就是诸佛所谓的「难信之法」。为什么难?我们看这段经文就晓得那个难的原因,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够。深深培养这个善根福德。『能得如是广大法门』。这个法门,世尊释迦牟尼佛称赞,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当中最广大的法门。怎么个广?怎么大?前面两品我们都读过了,都看到这个事实。
【摄取受持。】
『摄取』,是阿弥陀佛接引我们。摄取就是接引的意思,他来欢迎我们,迎接我们。『受持』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要接受,我们要保持,不能把它失掉,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自然就得到了。
【当获广大一切智智。】
这是说你必定能够得到的,得到什么?如来果地上的智慧。『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种智;两个智,一个是讲根本智,一个是后得智。这上面有个一切,这就是如来果地上两种智慧圆满。
【於彼法中。广大胜解。】
『彼法』就是指净土法门。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在大经里头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了佛的人,他才真正彻底的明了。等觉菩萨如果不得诸佛威神加持,也不能究竟圆满,可见得这个法门真的是甚深、甚广!我们今天接触到这个经典,读诵、听讲似乎不难,我们也能理解,这是什么原因?是由彼如来加威力故,你才能明了。同样一个道理,我坐在这能讲,也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要不加持,我也不能说,你们也听不懂;现在我能说一点,你们也听懂了,统统是过去生中供养无量诸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效果,所以我们能解。不但能解,『胜解』。胜是殊胜,也就是说我们理解有相当程度的透彻,不是泛泛之知。
【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能得真正的法喜充满,这个欢喜心,所以才喜欢到处劝勉别人,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就是『广为他说』。自己非常喜欢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这后面两句决定不是勉强的,是自自然然你一定会这样做,要问为什么原因这样做?就是前面於彼法中,广大甚解,获大欢喜。你是真的明白了,真的透彻了,真得到真实利益,一定会这样做。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
前面佛所讲的这段话,这是一个大前题,说明像法以后的状况。像法以后,正好是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佛法传到中国,恰好是佛灭度一千年。这是在后汉时代传到中国来的,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到中国来的。这一千九百年中,从汉明帝算到今天一千九百多年,将近两千年,在中国历代,我们从历史记载里面所见到的,确确实实如经所说,净宗的弘传每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人,不仅是祖师大德们。今天读这段经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都是无比的殊胜。自己积德深厚,现前得佛力加持,自己有成就,能将这个法门尽心尽力的推广,这是前面所说的。
这段佛说了『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这两句里面包括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净宗的弘传,出家人的确占了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末法这个时代,你看许许多多地方都有莲社的建立,而主持莲社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主持莲社的。像这个地方居士林,你听听这个名称就晓得是在家居士主持的,非常符合本经所说。我们在这个经序分里面所看到的。世尊为我们列出与会的上首,在家居士就有十六位,出家大德只列了五位,在家有十六位,这就是这个法门真的是以在家同修为主。你问为什么?在家同修过去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是这么个道理。
出家人真的是少数,是担任弘传的工作,这就是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他们负起弘传的责任。四众弟子,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四众弟子,『能於是法』。是法就是专指《无量寿经》,专指净宗法门。『若已求』。已经发心求愿往生,或者是现在求,或者是当来求,当来是将来。末法还有九千年,末法是一万年。照中国历史上记载,末法第一个一千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所以这是往后发愿求生净土,只要真正发心,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学的人,『皆获善利』。皆是平等的。都能够获得最善的利益。善是善好,用现代的话讲最好的利益。什么叫善?善的标准在哪里?实在讲就是指这部经里面所说的种种殊胜的利益,你全都能够得到;不仅仅是将来往生不退成佛,现前能够得到大自在。
我们这个世间人常常祝福人说,祝你事事如意,事事称心。实在讲称心如意是恭维的话,不是事实;唯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能得到。凭什么得到?凭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佛加持你什么?加持你开悟,你读经明理,这是佛力加持。道理明白了之后,你晓得你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处世。我们古人所讲自求多福,那是要你自己修的,你自己要不肯修,佛没有办法加持你。这是我们前面曾经读过的,就在前一品里面「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你只把这句话做到了,你在这一生当中事事如意,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佛教就是加持,佛教就是保佑,这里面没有迷信。
有些同修告诉我,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赚了不少的钱,自己以为很能干,我说你能干的什么?你以为钱是你赚来的?他说那不是赚来的那是哪来的?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错了,你前生修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都不爽!哪里是你赚来的?佛在经上把这些事实真相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财富,你得到财富是果报,果必有因,你前生肯财布施,财布施是因,这一生得到的财富,这果报。你能够行法布施,你就得聪明智慧;你能够修无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长寿。财富、聪明、健康长寿是果,三种布施是因,佛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这就是保佑我们,这就是加持我们。我们觉悟了、明白了,我就肯修因,我真肯做,你肯做你才能得果报。你布施,布施得很痛快,布施得很欢喜,你今生得来的财富也很容易、也很快乐,一点都不操心。你赚钱,钱赚到了,赚得好辛苦,那是什么原因?前生修财布施,布施的不痛快,布施的不欢喜,布施像割肉一样,好难过;那你今生就得很辛苦才赚到。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部经就是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也就是说这个经就是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对我们的保佑!他用这个经典来保佑我们。我们认真去读,认真去学习,你就得到了,一切利益你统统得到了。
【汝等应当安住无疑。】
你要把心安住在这个经上,这个经就是我们一生修学的根本,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指南,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不违背经典的教训;前面说了,这个人就是如来第一弟子,所以你安住这个经教上,决定不怀疑。
【种诸善本。】
『种诸善本』。不仅仅是信愿持名,一定要把经上讲的教诲要做到,特别是五戒十善,前面三十五品所说的。
【应常修习。使无疑滞。】
应当常常,这就是决定不能间断。『修』是修行。我们过去许许多多想法,对自己、对生活环境、对人、对事,那些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都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习』是学习。依照经典里所说的道理方法去学习,重新做人,经上告诉我们「洒心易行」,这句话就是我们重新做人。过去都是做六道轮回业,都是在那里做三恶道业,非常可怕;今天我们改头换面,我们要学佛,我们要学菩萨,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脱离六道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修习。『使无疑滞』。我们认真这样去做,无论对理、对事我们没有怀疑、没有障碍。滞就是障碍。阻碍就没有了。
【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牢狱,当然我们看到很恐怖、很害怕,谁愿意跑到牢狱里去?牢狱是什么?三界、六道就是牢狱。牢狱里头有苦也有乐,苦的是什么?三恶道是受苦的牢狱;三善道特别是天道、阿修罗道,那是珍宝牢狱。你愿不愿意去?世间有不少人想生天,天上快乐,寿命很长,这是一切受用都自然,不要很辛苦的去经营,天福是很能诱惑人的。我们明了天并不究竟,寿命长就像长寿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凡夫里面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要跟无量劫去比不长,也很短暂;八万大劫到了之后,还要轮回、还要堕落,为什么?他已经爬到顶头了,不能再上去了,那寿命一到,只有往下堕落了。《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尽了的时候,多半都堕三恶道,很苦很苦。你要问什么原因?我也不多说,你们去念《楞严经》就晓得。『一切种类珍宝牢狱』。就是指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提醒我们天不究竟。天上享乐就像珍宝牢狱一样,你不能出三界的。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是说不听这个法门,不能相信这个法门,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很难不退转。那个不退不容易。佛叫著『阿逸多』,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注意,底下的话就很重要。『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这句是指对於净宗,对於这个法门不怀疑。信心清净、信心坚定,指这一类的人。如果我们对这个法门很清楚、很明白,确确实实不会被任何境界所动摇,那你就是此地所讲的大威德者,你有大威德。这样的人『能生佛法广大异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有资格,他有能力入净土法门。佛法广大叫异门。异是特别。这个法门不是普通的法门,普通法门就是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普通法门。这个法门,古德常讲的叫门余大道。就是所有一切法门以外的一个成佛的大道,成佛的捷径,称为异门,跟普通的法门不一样,所以必须是大威德之人他才能生。
『由於此法不听闻故』。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因为一些菩萨们,行菩萨道的,没有听到这个法门,或者是听到了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不愿意求生净土,这是听等於没听,遇到等於没有遇到,不能生到极乐世界,就难免要退转。果然没错退转了,他要不退转,说老实话,成佛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就是进进退退,退得多,进得少,所以修行这么难。菩萨退转,既然当了菩萨,退转不会退成凡夫,这个诸位要晓得,他退有个底限,不会退到凡夫位。你看小乘须陀洹就位不退了,是小乘就位不退了;他证到二果、三果,可能又会退到初果,但是不会到初果以下,不会退到凡夫。所以他的确是进进退退的。
小乘证得须陀洹之后,佛告诉我们,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证阿罗汉果,七次往来。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成个阿罗汉相当不容易,就是他退得很多。那菩萨成佛就更难了,退堕的因缘非常之多,所以能求生净土,保证我们永远不退,这是太难得、太希有了。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读到,四十八愿最后的五愿,是阿弥陀佛特别加持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们的。菩萨对於这个净宗能够深信不疑,欢喜赞叹,依教奉行,特别加持那些人的;那些人就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的。菩萨没有听到这个法门,那就退转了。
『有一亿菩萨』。一亿菩萨不是指十方世界的,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的事情,所以这是指娑婆世界。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心一退转,诸位要晓得,如果是见思、见惑断了的,见思烦恼、见惑断掉的,他就退到初信菩萨位;假如见惑没有断的又退转当凡夫了,在六道里头又去搞轮回了,这样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到底是哪些人?我们在座诸位同修个个都是。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你是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现在还混到这个地步,那就是退转了。是没有把见思烦恼断尽,又退转搞轮回。
你看看成佛是三个阿僧只劫就成就了,我们已经搞了无量劫,无量劫混到今天,混得这个样子!你要问什么原因?於此法门不听闻故。我们今天有没有听闻?这个经明天可以讲圆满,这二十九天你们天天都来听,一堂也没缺,听闻了没有?不见得,为什么?你是不是真的听懂了?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是不是真的真实相信了?是不是能够如说修行?这二十九天果然做到真正「归依瞻礼,如说修行」。那就恭喜你,你是听闻了,你听到了,你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了。如果你对於世间还要贪恋,还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你於此法不听闻故,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一生不能往生。这就是什么?听而不闻,闻是讲开智慧,听了没有觉悟。说得好听一点,就像前面所讲的阿闍王子、五百长者听佛说《无量寿经》,他们听了很欢喜,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要不要发愿往生?还不肯发愿往生。那样的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地方的人是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比四百亿多得太多!所以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听也是不闻,你才晓得一切诸佛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这个话说的有道理,的确不容易。
【若有众生。於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於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於无上道。终不退转。】
这段是讲信受奉行,修行不退。这是这一生当中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这一类的人?『於此经典』。的指本经,如果要把范围扩大一点就是指净土三经,或者我们现在所讲的五经一论,都是专门说净土的,专门劝人往生的。『书写』就是流通。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经本都要靠手写;现在不必写了,现在我们印经,印经流通。这个经典在这个世间愈多,就愈多人有机会接触,愈多人有机会得度。过去大慈菩萨讲,你能够度一个人往生,能够度二个人真正往生了,就比你自己一个人修行那个功德就大得多;你能度十几个人,那你就是菩萨。这十几个人统统往生,能度十几个人往生的,那你就真正是菩萨。我们印一万本经书流通,希望有十个人能得度到西方成佛,那就不得了。不要以为我这一万本书,就有一万个人去成佛,那不可能的事情;一万本书去流通,能够有十个人得真实利益,那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所以经书一定要多多的去流通。
『供养』。就是奉献的意思。供养里面,前面跟大家说得很多,实实在在讲最殊胜的供养两种:一种是「如说修行供养」,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统统把它做到了,这是真正供养,这是自利。第二个就是以这个佛法供养给你的亲朋好友,供养给一切大众,以最真诚恭敬的心送给他。现在不但印经,录音带、录影带这些流通都是最殊胜的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婚丧喜庆各种节日,与亲戚朋友往来都会送一点小礼物,什么礼物最好?《无量寿经》,没有比这更好了。前面讲这宝,真正的珍宝!有些人说中国人习俗过年,大家都赌博,玩玩想赢钱,送书给他,书就输掉了!这个忌讳,不好送书。我送的是《无量寿经》,你要不要无量寿?你要不要的话,那寿命没有了;那经要不要?那经跟黄金的金意思是一样的!是不是?我送《无量寿经》,最珍贵的礼物。应当送这个,我们才真正有帮助人的心,真正像佛一样普度众生,所以要存这个心,要认真去做,认真努力去做,这是讲供养。
『受持』是讲修行。我们要接受,完全接受,以真诚心、以清净心、以恭敬心来接受,依教修行这叫受持。『读诵』。读诵是自利利他。在历史上有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学佛的因缘是什么?是他卖柴的时候,有个人在念《金刚经》,他在旁边听,听了,你看就把惠能度出家成佛了,所以读经是自利利他。要读出声音出来,自己听得很清楚,让别人也听得很清楚,叫读经。这个读要讲求抑扬顿挫,叫别人听得不但清楚,他能够生欢喜心。像我们平常一般念经,敲著木鱼一个字、一个字平平的,不但听不清楚,而且叫人听到恐怕、叫人厌烦,为什么?这是超度死人的,好像很不吉祥,造成很大的误会。所以不能那个读法,那个读法在现在行不通,那是古时候的,那时代已经过了。我们现代人你看看现代一般朗诵,他是用什么方式来朗诵的?跟古人吟诗唱曲不一样,腔调不一样。我们是现代人要用现代的方式念出来,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念得很好听,让人家听得也很舒服,他愿意听,他能听得懂,自利利他。
『於须臾顷』。这是讲时间的短,时间无论长短,现在人所说的机会教育,抓到机会就讲。平常在应酬当中跟大众接触,找到机会就劝人念阿弥陀佛,就跟他讲《无量寿经》。这部经你不会讲,你懂一句就讲一句,懂两句就讲两句,就好!像《金刚经》上讲的四句偈。偈,四句就叫一首偈,任何四句,两句就是半偈,你能给人讲四句、跟人讲两句都好。所以经天天读,读得很熟,很容易就会为人演说!
『劝令听闻』。劝人家要读这个经,把这个经的好处、功德、利益要介绍给人。譬如现在一般人,你想不想发财?你想不想聪明?你想不想健康长寿?这都想,我有个方法,《无量寿经》。他要不相信,你看看我现在发财,我很聪明,我健康长寿,我就是念《无量寿经》的。自己要做一个证明给人看,他就相信了,劝他读,劝他听。现在录音带非常方便,法师讲经不容易,但是录音带流通非常广,劝他听,劝他读,劝他学习。
『不生忧恼』。忧是心,恼是身,烦恼!忧虑、烦恼都舍离了。不生忧恼,人就快乐、幸福了,这正是一切众生所追求而追求不到的,这经上有理论、有方法。『乃至昼夜思惟彼刹』。这是念佛,昼夜不断,这是观想念佛。这句里面含摄观像、称名。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经念得很熟的人,提起佛号就会想起佛陀发心、求学、修道,以及成佛度生种种说不尽的功德庄严;提起佛号你就会想起来。『及佛功德,於无上道』。无上道就是往生不退成佛。『终不退转』。决定不会退转。跟前面不闻此经退转的菩萨,正好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真的是不退转。
【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人讲非常契机。现代这个时代科技虽然很发达,带给我们的灾难、忧患真的是无穷无尽。假如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就是核子战争,核子战争那就是满中大火。在这个大灾难当中,念佛不退心的人都能顺利往生,都能蒙佛接引,所以这个灾难害不了他,这个灾难现前正是他往生机缘成就。
【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这个人就是佛所说的这类的人。希望我们在座的同修,都是属於这一类的。他的深因不可思议,为什么?过去生中已经遇到无量无边诸佛。『值』就是遇到。遇到佛,哪有不供养的道理?曾值,曾经遇到、曾经供养过去无量无边诸佛。『受菩提记』。诸佛如来曾经给他授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诸佛如来称赞他,也就是诸佛护念。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佛的确是无尽的慈悲,末后再次的叮咛、嘱咐,我们应当专心,要接受、要依教奉行,要每天读诵,如说修行。如说修行里面这个「说」,还包括著劝导别人,要为别人说,为别人介绍。再看底下这一品。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这段是说明世尊圆寂之后,弟子们修学的状况。『吾』是世尊自称,释迦牟尼佛自称。今天为大家,『为诸众生』,这是包括当时以及后世的众生,像我们都包括在内。有机会读到这部经、听到这部经的,都包括在这一句当中。为诸众生,众生有当时的、有后世的。『说此经法』。说《无量寿经》,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令见无量寿佛』。说这个经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发心去见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及其国土』。就是极乐世界。『一切所有』。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前面都曾经说过。
『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所当为者,为是造作。应当要做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菩萨所当为者,都能在无量寿佛那个地方求到,而且会得到圆满;前面讲的圆满的功德。佛像这样的开示,在这个经里面真的说得很多很多,不止一次、二次。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出世尊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关怀,真正是大慈大悲,超过父母师长。『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不可以,千万不可以因为佛灭度了,佛不在世间了,佛不在世间,经典还留在世间!佛不在了,我们对这个经也不相信了、也疑惑了,那就错了。后世确确实实有不少这样的人,佛在世的时候相信,不能不信;佛灭度之后就不相信了、就怀疑了,烦恼、业障就现行了。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这底下这段含义很深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当来之世』。是指将来。『经道灭尽』。经是经典,道就是修行的理论跟方法,在这个世间逐渐逐渐消失了。这是指什么时候?佛的法运到最后的时候,末法一万年,一万年到尽的时候,佛法没有了,这个世间再没有佛法了,这个时候人很可怜,为什么?出离六道的机会没有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没有法子明了;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造业受报就非常之苦。可是佛还是很慈悲,留这部经,所有一切经都不在、都灭了,单单这部经最后灭,它还在世间住一百年。这个一百年是释迦牟尼佛他的愿力、他的威神加持的,所以这佛的法运变成一万二千零一百年,最后一百年是释迦牟尼佛愿力加持的。
这里面含的意思很深,深在哪里?这就告诉我们佛法为什么会灭?佛法是真实法,真就不是假,真就不会灭,必然是常住在人间。佛法兴、灭都是缘,众生有缘,什么缘?能信、能愿、能行,佛就出现在世间;众生不信、不愿、不肯修行,佛就灭度了,经也没有了。由此可知,佛的法运不是在佛那边说的,是在众生这边说的。众生像前面所说,佛灭度之后,众生造作五恶、五痛、五烧,久后转剧,这个问题愈来愈严重。到最后所有一切经法,世间人都不相信了,还有极少数的人;就如同前面经文上所说的,过去生中他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得一切如来威神的加持。他接触到这本经,这是缘,他的善根福德成熟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很慈悲,一定把这个经法教给他,这就是成就他的因缘,使他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同时具足,在最后的一百年听到这部经,还是能得度。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最后的这一百年,遇到这部经都能满你的愿望,看他的善根福德浅深了。有人发的善心,想得人天福报,能得到;有人想生天,有人想证阿罗汉果,有人想证菩萨果,你得到这部经典的时候,统统能够如愿以偿!那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是善根圆满的成熟,他证的是究竟之果,跟前面所讲的那完全不同。所以是『随意所愿』。就是每个人发心不一样,愿望不一样,都能帮助他满愿;『皆可得度』。意思都能帮助他满愿。由此可知,一切经中度众生效果、威力最大的无出此经,我们读这一段你要体会这个意思!才真正明了这部经在一切经当中第一。
所以慈云灌顶法师说得好,一切众生造作极重的业障、恶业,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修行方法,都没有办法灭他的罪,都没有办法消他的灾,唯独这部经,唯独这个名号行,有力量消除他的灾障,消除他的罪业。显示出这个经、这个法门是第一当中的第一。念佛人有大福报,念佛人消灾灭罪比修什么方法都来得快,尤其是专心念佛。我们这些年来在这个世间许多国家地区劝人念佛,有不少接受了,真肯念了。念了半年、一年告诉我,真有效;身体健康了,容光焕发,家庭也很美满,事业很顺利,眼前的果报都得到了。烦恼妄念少,心清净,智慧增长了,半年、一年就见效,这么快!修其他法门,修了几十年还没见到效果,这个法门,几个月当中就能见到效果,可见得佛说的是真的话,祖师大德所见到的也不假。只要你能信,只要你真的肯干,你就能得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确实皆可得度。
那我们现在距离法灭尽的时候还有九千年,这个时间还长得很!由此可知,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法门,这是多大的福报,比起后面的人,我们的福报殊胜太多太多。不但我们比后人有福,说老实话我们比前人也有福,当然前人那已经往生的人那是例外了,他们福报比我们大。比哪些人有福?听到这个净土法门没有想往生的,我们比他有福报,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听到这个经本,没有见到这个经本。过去所翻译的本子,经义都不圆满,因为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不是一次说的,说了很多次。传到中国来就有很多不同的原本,这个梵本的原本不止一个;在中国翻译总共翻译了十二次。这十二种的译本里面出入都很大,这就证明佛是多次宣说。所以你看一个本子,你没有办法了解圆满的意思,你要把这些译本全部都看到,在古时候简直就是不可能。
宋朝王龙舒居士,这个人的确有财富又有地位,又有聪明智慧,他前世的因修得好!他做一个会集本,唐朝所翻译的这个本子他就没有见到过;这些原译本当中,他只见到四种本子,其他的本子他都没有见到。你就晓得古时候经本流通量很少,得到经本非常非常的困难;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流通量很大,我们得到很容易,这是现代人比从前人有福报。不要讲这个年代久远了,比我就有福报。我学佛的时候四十年前,我二十六岁学佛,我那个时候学佛,台湾经本就很少,全台湾卖佛经的书店只有三家,而且数量很少很少!我们想看经书怎么办?到大的寺庙里面,它还有《藏经》,像台北的善导寺里面还有一部完整的《大藏经》,我们到那里去借来抄。而现在没有人抄经了,我们那个时候要抄经,不抄没有!那现在多方便,现在有影印机,现在人的福报比我们就大多!那比我以前的人当然更艰难、更辛苦。所以现在人有福,一定要珍惜你的福报,珍惜你的因缘。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经的价值,经的功力,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
底下这段是佛显示无尽的感叹,佛出现在世间太难得了。『难值』。值是遇到。不要说是跟佛的同一个时代。『难见』,你见不到佛。这句当中包括了整个佛的法运,就是一万二千年,佛虽然不在世了,经典在这个世间如同佛住世;我们能依教奉行,跟佛当年教诲没有两样,所以这很难得遭遇的。譬如说释迦牟尼佛,一万二千年过了之后,这世间没有佛法了,佛法灭了。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当中第四尊佛,在他以前有拘留孙佛,这第一尊,他灭了之后,第五尊佛弥勒佛。弥勒佛什么时候到这个世间来成佛?《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这个数字我们听起来天文数字,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世界没有佛法,可见得有佛法的那个时间实在非常短暂。你怎么刚刚好就生在这个时期,遇到佛的经典这比中特奖都难!我们今天中奖了真不容易,所以要珍惜这个因缘。
弥勒佛下生,大概每尊佛他的间隔大致上都是这样的,从什么地方晓得?因为补处菩萨都是住在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层天,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但是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人间四百年兜率天一天,所以兜率天人看到我们人好可怜,你看没几个小时你的一生就完了,这人有什么意思。所以你们自己去算,这个时间能算得出来。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再乘上四千这个数字就出来了。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过去这几尊佛,出现在世间大概也是这个样子,也是这个情形。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迦叶佛,释迦牟尼第四尊,弥勒是第五尊。因为他们没有成佛之前作补处菩萨都是住在兜率天,所以这个情形大致上是相同的。
这个世界有佛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很长,这就是如来出现在世间,『兴世』就是出现在世间很难遇到。要我们刚刚好在这个世间得人身,因为六道里头只有得人身,学佛的机缘最容易;天人福报太大,享福就不肯修行。在三恶道太苦了,劝他学佛也非常不容易。正像经上所说的「富贵学道难」,学佛的、听经的,这个富贵人家不听经。富贵人学佛是怎么学佛?做大法会的时候,他来上一支香就走了,前呼后拥威风得不得了,是这样学佛的;在庙里出钱、出一点力,实际上出的钱很多,在他那个财富比例九牛一毛!还要作威作福,叫他来听经他受不了,富贵学道难,他就跳过去了,去玩去了,去搞这个去了,他不干这个。「贫穷学道难」,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听经,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六道里头三恶道是贫穷,天人是富贵,人是小康,日子过得去,勉强过得去,也不算太富有也还行,这样的人学道容易。所以六道里面,佛常常赞叹「人身难得」,人身最可贵,就是很容易接触佛法,接触之后容易信受奉行,道理在这个地方,这是机缘难。
【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这是讲佛经。我们得人身,现在这个世间得人身的多少?得到人身能够在一生当中遇到佛经,遇到修行的方法,也是占少数不是多数。以新加坡这个例子来说,新加坡有三百万人口,你看我们这个地方听众才一千多人,一千多人跟三百万来比很少、很少!你就晓得『诸佛经道,难得难闻』。很不容易。这个地区还算是多的,其他的国家地区,我们讲经听众都没有这么多人。偶尔搞一个法会,人会很多;经常不断的讲经,连续讲一个月,天天有这么多人来听很希有,很少、很少,证明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这是第二难。
【遇善知识。】
这是第三难。哪里能够遇到一个善知识?古时候善知识的标准是修行证果的人才是善知识,当然他修行证果,对这个经教所讲的不会有差错,他本身证明了。现在没有了,修行证果的人没有了,能够肯依教修行的人已经就不多了,善知识到哪里去找?不遇善知识,我们虽然遇到经教,意思不能够通达,不能够明了,正是大经里面所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要想解佛经的意思是不可能的,什么道理?佛所说的一切话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是从真实心里面流出来的。语言文字都是从真实心、清净心流出来的;世间人妄想执著没能离开,如何能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这世间人解释佛经,往往错解了、曲解了,用自己的妄想分别来解经义,这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求善知识,善知识难遇,不容易。
【闻法能行。】
这第四难。所以底下一句是总结。
【此亦为难。】
两种,这是第四难。好,我们听清楚、听明白了,能不能照做?如果不能照做,那就真可惜。第一殊胜的利益我们得不到,真叫当面错过,那多可惜,所以这给我们说了这四个难。底下还有一个。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第五难难在这个经上。前面是讲诸佛经道,一般大小乘的经典都这么难,这个经难上之难。『斯经』是本经。你能够听到《无量寿经》,或者是《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净土三经,你听到之后你能够相信,要是你很喜欢。『受持』是如说修行,真的佛怎么讲你就照做,那叫『难中之难』,没有超过这个难的了,这是达到顶点了。如果这个难你要是没有了,那就恭喜你了,你就不是人,你是极乐世界的菩萨,那不是凡夫,极乐世界菩萨。现在虽然没有去,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已经有名字了,很快你就要去了,所以你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人,真正是弥陀诸佛第一弟子。所以你就想这个多难,做弥陀诸佛第一弟子,那不是容易事情,确实是无过此难。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
这个『佛声』是指念佛号的音声。我们听到有人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阿弥陀佛,听到这个念佛的声音。
【慈心清净。】
听到这个音声就起了慈悲心,心就清净了。这就是听到佛号的时候,你心里面忧虑、妄想、烦恼都止住了,都息掉了,一心在缘佛号,生欢喜心。
【踊跃欢喜。】
非常的欢喜,欢喜到手舞足蹈,形容那个欢喜心的样子。
【衣毛为起或泪出者。】
『衣』是你踊跃的时候,这个衣飘起来了。『毛』是你的寒毛竖起来了。这是指欢喜的程度,无比的欢喜心,这是一种现象。另外一种现象,『或泪出者』。不是这个欢喜的相,他哭起来了、流眼泪了,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都是感动而生的,怎么感动?
【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前世读过这个经,学过这个法门,临命终时一个妄想耽误了没有往生,这一次遇到了,很受感动,就有这个现象现前。所以他不是普通人,过去曾经学过这个法门。这种现象,我们在道场当中、同修当中,有时候真的见到了,我们见到不晓得是什么缘故?有些人一听到佛号他就哭,痛哭流涕,他说感动的;有些人听到佛号手舞足蹈非常欢喜,我们不晓得什么原因,以为什么?以为著魔了。今天我们读这段经文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个原因,这个感动是他心有所感,他自己也不晓得什么缘故,为什么?过去生中的事情他忘掉了,虽然忘掉,他阿赖耶识里面有种子,所以一有这个缘,他种子起现行,是这样一个冲动,才有这样的现象。所以这个现象是个好现象,不是坏现象,不要因为这个现象,而有所恐惧、有所怀疑,那就错了。
但是要值得注意的,这个现象要常常有,那就著魔了。最初接触的时候,最初听到佛号的时候,有个几次没有关系,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如果每一次都是这样的,那就是《楞严经》上讲的魔附身。《楞严经》里头有欢喜魔、有悲魔,欢喜魔就现这个欢喜踊跃,悲魔就天天痛哭流涕,听到这个就这样,那就真的叫著魔了。所以如果不是经常有,那就不是著魔,这是最初听到、最初接触会有这个感动,到以后正常没有了。又有人奇怪是不是我退心了,是不是?从前有感应,现在怎么没有感应?其实这是正常的。感应只能有个一、二次,不能很多,这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种子现前。另外一种就是佛力的加持,帮助你善根发现。
有善根的人要没有缘的触动,很难发现。初学佛的人见光,闻到异香,见到瑞相,他触动了,他真的相信了,这都是外面的缘,佛菩萨加持的,帮助他启发信心;他真的相信了,以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不是退心。有一些同修,我初学常常闻到异香,我心里好欢喜,现在好多年都没有了,法师我是不是退了心?殊不知那是正常的现象,那不是退心。如果常常有这个现象,那就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了,那不是佛菩萨,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我们再看最后这一段。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於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假如听到佛号怀疑,这个我们也看到很多很多的人,读到这部经不能相信,听讲这部经也怀疑,也不能够接受,这就是『於佛经语,都无所信』。这什么原因?业障,或者是说得不客气,罪障!罪业深重,障碍著他。这我们在外面不可以这样讲法,我们心里知道这样讲很伤人,所以讲经讲到这是没有法子,那不能不讲,在平常的时候决定不能这样说。一切众生都有他的自尊心,你不能说你从恶道当中来,我们不好说这个话;实实在在讲从恶道中来,不仅佛在此地是提醒我们这一句,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得太多太多!
一般造作罪业堕地狱,地狱出来之后还要变饿鬼,饿鬼道罪受满之后,还要变畜生去还债,那个债还完了,才能得人身,得人身的时候还有余殃,还有余习、习气没有断。所以在这个世间,他障碍比一般人多得很多,於真正的大乘佛法,他很不容易接受,所以你就晓得造作罪业是多么多么麻烦。虽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作佛,他这个障缘太深了,佛纵然是无尽的慈悲都帮不上忙,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决定不能造作恶业,造作恶业苦报无边。所以他不能接受,不能够相信,这就是『宿殃未尽』。宿殃未尽是说他这个习气在,习气没有能够断掉。
『未当度脱』。他这一生,这是我们读这个经读得这么多,听了这么多遍数,一定要晓得,这个度脱是成佛。不是普通的经典法门,帮助你生天得天福,帮助你证阿罗汉果,帮助你成菩萨,这个不是,这个经是直接叫你成佛。你想想看哪一个人这一生当中像成佛的样子,我们照照镜子像不像佛?这个经典、这个法门是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得道成佛的,这个得道就是往生不退,果报是成佛,究竟圆满佛。不是藏教佛、通教佛,藏通佛比这个,那就容易太多了,这是究竟圆满佛,你就晓得那是多大的福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他成佛的机缘没成熟,所以遇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法门,他心里头就起疑惑,他不能相信,不能一向专念,他做不到。今天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一百八十面第一行「受菩提记第四十四」。请看经文:
【若於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我们先看看。这里面为我们讲的佛法,在这个世间有四个时期。这是佛灭度之后,佛的法运总共有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经文上说『若於来世』。这句话的意思是佛灭度之后。『乃至正法灭时』。这就是佛灭度一千年之后,这是像法时期以及末法时期,末法是一万年;换句话说,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正好包括在其中,也就是说这个经正是为我们大家所说的。
『当有众生』。这是说有缘的众生,什么样的因缘?这个因缘深了,真的是无限的深广。『植诸善本』。这里面最要紧的一句就是称念弥陀名号,这是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在这里我们看到缘之深、之广,无量诸佛实实在在没有方法计算得出来,这称之为无量诸佛。这是他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是善根福德深厚。『由彼如来加威力故』。彼,不仅仅是西方世界阿弥陀佛,是你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些诸佛如来都以本愿威神加持你。你今天接触到这本经,接触到这个法门,你听了才会生欢喜心,才会兴起信愿求生净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样深厚的基础,纵然你遇到这个法门也很难相信,你也不容易接受,这就是诸佛所谓的「难信之法」。为什么难?我们看这段经文就晓得那个难的原因,是他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不够。深深培养这个善根福德。『能得如是广大法门』。这个法门,世尊释迦牟尼佛称赞,这个法门是一切法门当中最广大的法门。怎么个广?怎么大?前面两品我们都读过了,都看到这个事实。
【摄取受持。】
『摄取』,是阿弥陀佛接引我们。摄取就是接引的意思,他来欢迎我们,迎接我们。『受持』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要接受,我们要保持,不能把它失掉,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自然就得到了。
【当获广大一切智智。】
这是说你必定能够得到的,得到什么?如来果地上的智慧。『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种智;两个智,一个是讲根本智,一个是后得智。这上面有个一切,这就是如来果地上两种智慧圆满。
【於彼法中。广大胜解。】
『彼法』就是指净土法门。净土法门,释迦牟尼佛在大经里头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成了佛的人,他才真正彻底的明了。等觉菩萨如果不得诸佛威神加持,也不能究竟圆满,可见得这个法门真的是甚深、甚广!我们今天接触到这个经典,读诵、听讲似乎不难,我们也能理解,这是什么原因?是由彼如来加威力故,你才能明了。同样一个道理,我坐在这能讲,也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要不加持,我也不能说,你们也听不懂;现在我能说一点,你们也听懂了,统统是过去生中供养无量诸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的效果,所以我们能解。不但能解,『胜解』。胜是殊胜,也就是说我们理解有相当程度的透彻,不是泛泛之知。
【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能得真正的法喜充满,这个欢喜心,所以才喜欢到处劝勉别人,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就是『广为他说』。自己非常喜欢依照这个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行。这后面两句决定不是勉强的,是自自然然你一定会这样做,要问为什么原因这样做?就是前面於彼法中,广大甚解,获大欢喜。你是真的明白了,真的透彻了,真得到真实利益,一定会这样做。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
前面佛所讲的这段话,这是一个大前题,说明像法以后的状况。像法以后,正好是佛法传到我们中国来,佛法传到中国,恰好是佛灭度一千年。这是在后汉时代传到中国来的,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到中国来的。这一千九百年中,从汉明帝算到今天一千九百多年,将近两千年,在中国历代,我们从历史记载里面所见到的,确确实实如经所说,净宗的弘传每代都有许许多多的人,不仅是祖师大德们。今天读这段经文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都是无比的殊胜。自己积德深厚,现前得佛力加持,自己有成就,能将这个法门尽心尽力的推广,这是前面所说的。
这段佛说了『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这两句里面包括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净宗的弘传,出家人的确占了很大的优势。尤其是在末法这个时代,你看许许多多地方都有莲社的建立,而主持莲社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主持莲社的。像这个地方居士林,你听听这个名称就晓得是在家居士主持的,非常符合本经所说。我们在这个经序分里面所看到的。世尊为我们列出与会的上首,在家居士就有十六位,出家大德只列了五位,在家有十六位,这就是这个法门真的是以在家同修为主。你问为什么?在家同修过去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是这么个道理。
出家人真的是少数,是担任弘传的工作,这就是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他们负起弘传的责任。四众弟子,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四众弟子,『能於是法』。是法就是专指《无量寿经》,专指净宗法门。『若已求』。已经发心求愿往生,或者是现在求,或者是当来求,当来是将来。末法还有九千年,末法是一万年。照中国历史上记载,末法第一个一千年已经过去了,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所以这是往后发愿求生净土,只要真正发心,依照这部经典的理论方法去修学的人,『皆获善利』。皆是平等的。都能够获得最善的利益。善是善好,用现代的话讲最好的利益。什么叫善?善的标准在哪里?实在讲就是指这部经里面所说的种种殊胜的利益,你全都能够得到;不仅仅是将来往生不退成佛,现前能够得到大自在。
我们这个世间人常常祝福人说,祝你事事如意,事事称心。实在讲称心如意是恭维的话,不是事实;唯独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你能得到。凭什么得到?凭诸佛如来威神加持。佛加持你什么?加持你开悟,你读经明理,这是佛力加持。道理明白了之后,你晓得你应该怎样做人,应该怎样处世。我们古人所讲自求多福,那是要你自己修的,你自己要不肯修,佛没有办法加持你。这是我们前面曾经读过的,就在前一品里面「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你只把这句话做到了,你在这一生当中事事如意,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佛教就是加持,佛教就是保佑,这里面没有迷信。
有些同修告诉我,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赚了不少的钱,自己以为很能干,我说你能干的什么?你以为钱是你赚来的?他说那不是赚来的那是哪来的?我辛辛苦苦赚来的。错了,你前生修的因,这一生得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都不爽!哪里是你赚来的?佛在经上把这些事实真相跟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财富,你得到财富是果报,果必有因,你前生肯财布施,财布施是因,这一生得到的财富,这果报。你能够行法布施,你就得聪明智慧;你能够修无畏布施,你就得健康长寿。财富、聪明、健康长寿是果,三种布施是因,佛把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这就是保佑我们,这就是加持我们。我们觉悟了、明白了,我就肯修因,我真肯做,你肯做你才能得果报。你布施,布施得很痛快,布施得很欢喜,你今生得来的财富也很容易、也很快乐,一点都不操心。你赚钱,钱赚到了,赚得好辛苦,那是什么原因?前生修财布施,布施的不痛快,布施的不欢喜,布施像割肉一样,好难过;那你今生就得很辛苦才赚到。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这部经就是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加持,也就是说这个经就是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对我们的保佑!他用这个经典来保佑我们。我们认真去读,认真去学习,你就得到了,一切利益你统统得到了。
【汝等应当安住无疑。】
你要把心安住在这个经上,这个经就是我们一生修学的根本,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指南,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不违背经典的教训;前面说了,这个人就是如来第一弟子,所以你安住这个经教上,决定不怀疑。
【种诸善本。】
『种诸善本』。不仅仅是信愿持名,一定要把经上讲的教诲要做到,特别是五戒十善,前面三十五品所说的。
【应常修习。使无疑滞。】
应当常常,这就是决定不能间断。『修』是修行。我们过去许许多多想法,对自己、对生活环境、对人、对事,那些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都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习』是学习。依照经典里所说的道理方法去学习,重新做人,经上告诉我们「洒心易行」,这句话就是我们重新做人。过去都是做六道轮回业,都是在那里做三恶道业,非常可怕;今天我们改头换面,我们要学佛,我们要学菩萨,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脱离六道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修习。『使无疑滞』。我们认真这样去做,无论对理、对事我们没有怀疑、没有障碍。滞就是障碍。阻碍就没有了。
【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牢狱,当然我们看到很恐怖、很害怕,谁愿意跑到牢狱里去?牢狱是什么?三界、六道就是牢狱。牢狱里头有苦也有乐,苦的是什么?三恶道是受苦的牢狱;三善道特别是天道、阿修罗道,那是珍宝牢狱。你愿不愿意去?世间有不少人想生天,天上快乐,寿命很长,这是一切受用都自然,不要很辛苦的去经营,天福是很能诱惑人的。我们明了天并不究竟,寿命长就像长寿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凡夫里面寿命最长的,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要跟无量劫去比不长,也很短暂;八万大劫到了之后,还要轮回、还要堕落,为什么?他已经爬到顶头了,不能再上去了,那寿命一到,只有往下堕落了。《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尽了的时候,多半都堕三恶道,很苦很苦。你要问什么原因?我也不多说,你们去念《楞严经》就晓得。『一切种类珍宝牢狱』。就是指的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提醒我们天不究竟。天上享乐就像珍宝牢狱一样,你不能出三界的。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於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是说不听这个法门,不能相信这个法门,不能接受这个法门,很难不退转。那个不退不容易。佛叫著『阿逸多』,阿逸多就是弥勒菩萨。叫著他的名字,提醒他注意,底下的话就很重要。『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这句是指对於净宗,对於这个法门不怀疑。信心清净、信心坚定,指这一类的人。如果我们对这个法门很清楚、很明白,确确实实不会被任何境界所动摇,那你就是此地所讲的大威德者,你有大威德。这样的人『能生佛法广大异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有资格,他有能力入净土法门。佛法广大叫异门。异是特别。这个法门不是普通的法门,普通法门就是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普通法门。这个法门,古德常讲的叫门余大道。就是所有一切法门以外的一个成佛的大道,成佛的捷径,称为异门,跟普通的法门不一样,所以必须是大威德之人他才能生。
『由於此法不听闻故』。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因为一些菩萨们,行菩萨道的,没有听到这个法门,或者是听到了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不愿意求生净土,这是听等於没听,遇到等於没有遇到,不能生到极乐世界,就难免要退转。果然没错退转了,他要不退转,说老实话,成佛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要这么长的时间,就是进进退退,退得多,进得少,所以修行这么难。菩萨退转,既然当了菩萨,退转不会退成凡夫,这个诸位要晓得,他退有个底限,不会退到凡夫位。你看小乘须陀洹就位不退了,是小乘就位不退了;他证到二果、三果,可能又会退到初果,但是不会到初果以下,不会退到凡夫。所以他的确是进进退退的。
小乘证得须陀洹之后,佛告诉我们,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证阿罗汉果,七次往来。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成个阿罗汉相当不容易,就是他退得很多。那菩萨成佛就更难了,退堕的因缘非常之多,所以能求生净土,保证我们永远不退,这是太难得、太希有了。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读到,四十八愿最后的五愿,是阿弥陀佛特别加持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们的。菩萨对於这个净宗能够深信不疑,欢喜赞叹,依教奉行,特别加持那些人的;那些人就有机会听到这个法门的。菩萨没有听到这个法门,那就退转了。
『有一亿菩萨』。一亿菩萨不是指十方世界的,是指我们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的事情,所以这是指娑婆世界。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心一退转,诸位要晓得,如果是见思、见惑断了的,见思烦恼、见惑断掉的,他就退到初信菩萨位;假如见惑没有断的又退转当凡夫了,在六道里头又去搞轮回了,这样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到底是哪些人?我们在座诸位同修个个都是。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你是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现在还混到这个地步,那就是退转了。是没有把见思烦恼断尽,又退转搞轮回。
你看看成佛是三个阿僧只劫就成就了,我们已经搞了无量劫,无量劫混到今天,混得这个样子!你要问什么原因?於此法门不听闻故。我们今天有没有听闻?这个经明天可以讲圆满,这二十九天你们天天都来听,一堂也没缺,听闻了没有?不见得,为什么?你是不是真的听懂了?你是不是真的觉悟了?是不是真的真实相信了?是不是能够如说修行?这二十九天果然做到真正「归依瞻礼,如说修行」。那就恭喜你,你是听闻了,你听到了,你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了。如果你对於世间还要贪恋,还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你於此法不听闻故,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一生不能往生。这就是什么?听而不闻,闻是讲开智慧,听了没有觉悟。说得好听一点,就像前面所讲的阿闍王子、五百长者听佛说《无量寿经》,他们听了很欢喜,我将来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要不要发愿往生?还不肯发愿往生。那样的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地方的人是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比四百亿多得太多!所以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听也是不闻,你才晓得一切诸佛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这个话说的有道理,的确不容易。
【若有众生。於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於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於无上道。终不退转。】
这段是讲信受奉行,修行不退。这是这一生当中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这一类的人?『於此经典』。的指本经,如果要把范围扩大一点就是指净土三经,或者我们现在所讲的五经一论,都是专门说净土的,专门劝人往生的。『书写』就是流通。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之前,经本都要靠手写;现在不必写了,现在我们印经,印经流通。这个经典在这个世间愈多,就愈多人有机会接触,愈多人有机会得度。过去大慈菩萨讲,你能够度一个人往生,能够度二个人真正往生了,就比你自己一个人修行那个功德就大得多;你能度十几个人,那你就是菩萨。这十几个人统统往生,能度十几个人往生的,那你就真正是菩萨。我们印一万本经书流通,希望有十个人能得度到西方成佛,那就不得了。不要以为我这一万本书,就有一万个人去成佛,那不可能的事情;一万本书去流通,能够有十个人得真实利益,那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所以经书一定要多多的去流通。
『供养』。就是奉献的意思。供养里面,前面跟大家说得很多,实实在在讲最殊胜的供养两种:一种是「如说修行供养」,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我们统统把它做到了,这是真正供养,这是自利。第二个就是以这个佛法供养给你的亲朋好友,供养给一切大众,以最真诚恭敬的心送给他。现在不但印经,录音带、录影带这些流通都是最殊胜的供养。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婚丧喜庆各种节日,与亲戚朋友往来都会送一点小礼物,什么礼物最好?《无量寿经》,没有比这更好了。前面讲这宝,真正的珍宝!有些人说中国人习俗过年,大家都赌博,玩玩想赢钱,送书给他,书就输掉了!这个忌讳,不好送书。我送的是《无量寿经》,你要不要无量寿?你要不要的话,那寿命没有了;那经要不要?那经跟黄金的金意思是一样的!是不是?我送《无量寿经》,最珍贵的礼物。应当送这个,我们才真正有帮助人的心,真正像佛一样普度众生,所以要存这个心,要认真去做,认真努力去做,这是讲供养。
『受持』是讲修行。我们要接受,完全接受,以真诚心、以清净心、以恭敬心来接受,依教修行这叫受持。『读诵』。读诵是自利利他。在历史上有个很明显的例子。我们看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学佛的因缘是什么?是他卖柴的时候,有个人在念《金刚经》,他在旁边听,听了,你看就把惠能度出家成佛了,所以读经是自利利他。要读出声音出来,自己听得很清楚,让别人也听得很清楚,叫读经。这个读要讲求抑扬顿挫,叫别人听得不但清楚,他能够生欢喜心。像我们平常一般念经,敲著木鱼一个字、一个字平平的,不但听不清楚,而且叫人听到恐怕、叫人厌烦,为什么?这是超度死人的,好像很不吉祥,造成很大的误会。所以不能那个读法,那个读法在现在行不通,那是古时候的,那时代已经过了。我们现代人你看看现代一般朗诵,他是用什么方式来朗诵的?跟古人吟诗唱曲不一样,腔调不一样。我们是现代人要用现代的方式念出来,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念得很好听,让人家听得也很舒服,他愿意听,他能听得懂,自利利他。
『於须臾顷』。这是讲时间的短,时间无论长短,现在人所说的机会教育,抓到机会就讲。平常在应酬当中跟大众接触,找到机会就劝人念阿弥陀佛,就跟他讲《无量寿经》。这部经你不会讲,你懂一句就讲一句,懂两句就讲两句,就好!像《金刚经》上讲的四句偈。偈,四句就叫一首偈,任何四句,两句就是半偈,你能给人讲四句、跟人讲两句都好。所以经天天读,读得很熟,很容易就会为人演说!
『劝令听闻』。劝人家要读这个经,把这个经的好处、功德、利益要介绍给人。譬如现在一般人,你想不想发财?你想不想聪明?你想不想健康长寿?这都想,我有个方法,《无量寿经》。他要不相信,你看看我现在发财,我很聪明,我健康长寿,我就是念《无量寿经》的。自己要做一个证明给人看,他就相信了,劝他读,劝他听。现在录音带非常方便,法师讲经不容易,但是录音带流通非常广,劝他听,劝他读,劝他学习。
『不生忧恼』。忧是心,恼是身,烦恼!忧虑、烦恼都舍离了。不生忧恼,人就快乐、幸福了,这正是一切众生所追求而追求不到的,这经上有理论、有方法。『乃至昼夜思惟彼刹』。这是念佛,昼夜不断,这是观想念佛。这句里面含摄观像、称名。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经念得很熟的人,提起佛号就会想起佛陀发心、求学、修道,以及成佛度生种种说不尽的功德庄严;提起佛号你就会想起来。『及佛功德,於无上道』。无上道就是往生不退成佛。『终不退转』。决定不会退转。跟前面不闻此经退转的菩萨,正好成了一个强烈的对比,真的是不退转。
【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
这句话对我们现代人讲非常契机。现代这个时代科技虽然很发达,带给我们的灾难、忧患真的是无穷无尽。假如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就是核子战争,核子战争那就是满中大火。在这个大灾难当中,念佛不退心的人都能顺利往生,都能蒙佛接引,所以这个灾难害不了他,这个灾难现前正是他往生机缘成就。
【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
这个人就是佛所说的这类的人。希望我们在座的同修,都是属於这一类的。他的深因不可思议,为什么?过去生中已经遇到无量无边诸佛。『值』就是遇到。遇到佛,哪有不供养的道理?曾值,曾经遇到、曾经供养过去无量无边诸佛。『受菩提记』。诸佛如来曾经给他授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诸佛如来称赞他,也就是诸佛护念。
【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佛的确是无尽的慈悲,末后再次的叮咛、嘱咐,我们应当专心,要接受、要依教奉行,要每天读诵,如说修行。如说修行里面这个「说」,还包括著劝导别人,要为别人说,为别人介绍。再看底下这一品。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这段是说明世尊圆寂之后,弟子们修学的状况。『吾』是世尊自称,释迦牟尼佛自称。今天为大家,『为诸众生』,这是包括当时以及后世的众生,像我们都包括在内。有机会读到这部经、听到这部经的,都包括在这一句当中。为诸众生,众生有当时的、有后世的。『说此经法』。说《无量寿经》,念佛往生净土的法门。『令见无量寿佛』。说这个经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发心去见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及其国土』。就是极乐世界。『一切所有』。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前面都曾经说过。
『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所当为者,为是造作。应当要做的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是菩萨所当为者,都能在无量寿佛那个地方求到,而且会得到圆满;前面讲的圆满的功德。佛像这样的开示,在这个经里面真的说得很多很多,不止一次、二次。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出世尊对我们的爱护,对我们的关怀,真正是大慈大悲,超过父母师长。『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不可以,千万不可以因为佛灭度了,佛不在世间了,佛不在世间,经典还留在世间!佛不在了,我们对这个经也不相信了、也疑惑了,那就错了。后世确确实实有不少这样的人,佛在世的时候相信,不能不信;佛灭度之后就不相信了、就怀疑了,烦恼、业障就现行了。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这底下这段含义很深很深,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当来之世』。是指将来。『经道灭尽』。经是经典,道就是修行的理论跟方法,在这个世间逐渐逐渐消失了。这是指什么时候?佛的法运到最后的时候,末法一万年,一万年到尽的时候,佛法没有了,这个世间再没有佛法了,这个时候人很可怜,为什么?出离六道的机会没有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没有法子明了;真妄、邪正、是非乃至於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造业受报就非常之苦。可是佛还是很慈悲,留这部经,所有一切经都不在、都灭了,单单这部经最后灭,它还在世间住一百年。这个一百年是释迦牟尼佛他的愿力、他的威神加持的,所以这佛的法运变成一万二千零一百年,最后一百年是释迦牟尼佛愿力加持的。
这里面含的意思很深,深在哪里?这就告诉我们佛法为什么会灭?佛法是真实法,真就不是假,真就不会灭,必然是常住在人间。佛法兴、灭都是缘,众生有缘,什么缘?能信、能愿、能行,佛就出现在世间;众生不信、不愿、不肯修行,佛就灭度了,经也没有了。由此可知,佛的法运不是在佛那边说的,是在众生这边说的。众生像前面所说,佛灭度之后,众生造作五恶、五痛、五烧,久后转剧,这个问题愈来愈严重。到最后所有一切经法,世间人都不相信了,还有极少数的人;就如同前面经文上所说的,过去生中他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得一切如来威神的加持。他接触到这本经,这是缘,他的善根福德成熟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很慈悲,一定把这个经法教给他,这就是成就他的因缘,使他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同时具足,在最后的一百年听到这部经,还是能得度。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最后的这一百年,遇到这部经都能满你的愿望,看他的善根福德浅深了。有人发的善心,想得人天福报,能得到;有人想生天,有人想证阿罗汉果,有人想证菩萨果,你得到这部经典的时候,统统能够如愿以偿!那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是善根圆满的成熟,他证的是究竟之果,跟前面所讲的那完全不同。所以是『随意所愿』。就是每个人发心不一样,愿望不一样,都能帮助他满愿;『皆可得度』。意思都能帮助他满愿。由此可知,一切经中度众生效果、威力最大的无出此经,我们读这一段你要体会这个意思!才真正明了这部经在一切经当中第一。
所以慈云灌顶法师说得好,一切众生造作极重的业障、恶业,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修行方法,都没有办法灭他的罪,都没有办法消他的灾,唯独这部经,唯独这个名号行,有力量消除他的灾障,消除他的罪业。显示出这个经、这个法门是第一当中的第一。念佛人有大福报,念佛人消灾灭罪比修什么方法都来得快,尤其是专心念佛。我们这些年来在这个世间许多国家地区劝人念佛,有不少接受了,真肯念了。念了半年、一年告诉我,真有效;身体健康了,容光焕发,家庭也很美满,事业很顺利,眼前的果报都得到了。烦恼妄念少,心清净,智慧增长了,半年、一年就见效,这么快!修其他法门,修了几十年还没见到效果,这个法门,几个月当中就能见到效果,可见得佛说的是真的话,祖师大德所见到的也不假。只要你能信,只要你真的肯干,你就能得这个殊胜的功德利益,确实皆可得度。
那我们现在距离法灭尽的时候还有九千年,这个时间还长得很!由此可知,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法门,这是多大的福报,比起后面的人,我们的福报殊胜太多太多。不但我们比后人有福,说老实话我们比前人也有福,当然前人那已经往生的人那是例外了,他们福报比我们大。比哪些人有福?听到这个净土法门没有想往生的,我们比他有福报,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听到这个经本,没有见到这个经本。过去所翻译的本子,经义都不圆满,因为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不是一次说的,说了很多次。传到中国来就有很多不同的原本,这个梵本的原本不止一个;在中国翻译总共翻译了十二次。这十二种的译本里面出入都很大,这就证明佛是多次宣说。所以你看一个本子,你没有办法了解圆满的意思,你要把这些译本全部都看到,在古时候简直就是不可能。
宋朝王龙舒居士,这个人的确有财富又有地位,又有聪明智慧,他前世的因修得好!他做一个会集本,唐朝所翻译的这个本子他就没有见到过;这些原译本当中,他只见到四种本子,其他的本子他都没有见到。你就晓得古时候经本流通量很少,得到经本非常非常的困难;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流通量很大,我们得到很容易,这是现代人比从前人有福报。不要讲这个年代久远了,比我就有福报。我学佛的时候四十年前,我二十六岁学佛,我那个时候学佛,台湾经本就很少,全台湾卖佛经的书店只有三家,而且数量很少很少!我们想看经书怎么办?到大的寺庙里面,它还有《藏经》,像台北的善导寺里面还有一部完整的《大藏经》,我们到那里去借来抄。而现在没有人抄经了,我们那个时候要抄经,不抄没有!那现在多方便,现在有影印机,现在人的福报比我们就大多!那比我以前的人当然更艰难、更辛苦。所以现在人有福,一定要珍惜你的福报,珍惜你的因缘。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经的价值,经的功力,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
底下这段是佛显示无尽的感叹,佛出现在世间太难得了。『难值』。值是遇到。不要说是跟佛的同一个时代。『难见』,你见不到佛。这句当中包括了整个佛的法运,就是一万二千年,佛虽然不在世了,经典在这个世间如同佛住世;我们能依教奉行,跟佛当年教诲没有两样,所以这很难得遭遇的。譬如说释迦牟尼佛,一万二千年过了之后,这世间没有佛法了,佛法灭了。释迦牟尼佛是贤劫当中第四尊佛,在他以前有拘留孙佛,这第一尊,他灭了之后,第五尊佛弥勒佛。弥勒佛什么时候到这个世间来成佛?《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这个数字我们听起来天文数字,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世界没有佛法,可见得有佛法的那个时间实在非常短暂。你怎么刚刚好就生在这个时期,遇到佛的经典这比中特奖都难!我们今天中奖了真不容易,所以要珍惜这个因缘。
弥勒佛下生,大概每尊佛他的间隔大致上都是这样的,从什么地方晓得?因为补处菩萨都是住在兜率天,兜率天是欲界第四层天,兜率天人的寿命是四千岁。但是兜率天的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人间四百年兜率天一天,所以兜率天人看到我们人好可怜,你看没几个小时你的一生就完了,这人有什么意思。所以你们自己去算,这个时间能算得出来。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再乘上四千这个数字就出来了。我们想想释迦牟尼佛过去这几尊佛,出现在世间大概也是这个样子,也是这个情形。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迦叶佛,释迦牟尼第四尊,弥勒是第五尊。因为他们没有成佛之前作补处菩萨都是住在兜率天,所以这个情形大致上是相同的。
这个世界有佛的时间很短,没有佛的时间很长、很长,这就是如来出现在世间,『兴世』就是出现在世间很难遇到。要我们刚刚好在这个世间得人身,因为六道里头只有得人身,学佛的机缘最容易;天人福报太大,享福就不肯修行。在三恶道太苦了,劝他学佛也非常不容易。正像经上所说的「富贵学道难」,学佛的、听经的,这个富贵人家不听经。富贵人学佛是怎么学佛?做大法会的时候,他来上一支香就走了,前呼后拥威风得不得了,是这样学佛的;在庙里出钱、出一点力,实际上出的钱很多,在他那个财富比例九牛一毛!还要作威作福,叫他来听经他受不了,富贵学道难,他就跳过去了,去玩去了,去搞这个去了,他不干这个。「贫穷学道难」,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听经,这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六道里头三恶道是贫穷,天人是富贵,人是小康,日子过得去,勉强过得去,也不算太富有也还行,这样的人学道容易。所以六道里面,佛常常赞叹「人身难得」,人身最可贵,就是很容易接触佛法,接触之后容易信受奉行,道理在这个地方,这是机缘难。
【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这是讲佛经。我们得人身,现在这个世间得人身的多少?得到人身能够在一生当中遇到佛经,遇到修行的方法,也是占少数不是多数。以新加坡这个例子来说,新加坡有三百万人口,你看我们这个地方听众才一千多人,一千多人跟三百万来比很少、很少!你就晓得『诸佛经道,难得难闻』。很不容易。这个地区还算是多的,其他的国家地区,我们讲经听众都没有这么多人。偶尔搞一个法会,人会很多;经常不断的讲经,连续讲一个月,天天有这么多人来听很希有,很少、很少,证明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这是第二难。
【遇善知识。】
这是第三难。哪里能够遇到一个善知识?古时候善知识的标准是修行证果的人才是善知识,当然他修行证果,对这个经教所讲的不会有差错,他本身证明了。现在没有了,修行证果的人没有了,能够肯依教修行的人已经就不多了,善知识到哪里去找?不遇善知识,我们虽然遇到经教,意思不能够通达,不能够明了,正是大经里面所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要想解佛经的意思是不可能的,什么道理?佛所说的一切话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是从真实心里面流出来的。语言文字都是从真实心、清净心流出来的;世间人妄想执著没能离开,如何能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这世间人解释佛经,往往错解了、曲解了,用自己的妄想分别来解经义,这不可能。所以一定要求善知识,善知识难遇,不容易。
【闻法能行。】
这第四难。所以底下一句是总结。
【此亦为难。】
两种,这是第四难。好,我们听清楚、听明白了,能不能照做?如果不能照做,那就真可惜。第一殊胜的利益我们得不到,真叫当面错过,那多可惜,所以这给我们说了这四个难。底下还有一个。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第五难难在这个经上。前面是讲诸佛经道,一般大小乘的经典都这么难,这个经难上之难。『斯经』是本经。你能够听到《无量寿经》,或者是《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净土三经,你听到之后你能够相信,要是你很喜欢。『受持』是如说修行,真的佛怎么讲你就照做,那叫『难中之难』,没有超过这个难的了,这是达到顶点了。如果这个难你要是没有了,那就恭喜你了,你就不是人,你是极乐世界的菩萨,那不是凡夫,极乐世界菩萨。现在虽然没有去,极乐世界已经注册了,已经有名字了,很快你就要去了,所以你已经不是娑婆世界的人,真正是弥陀诸佛第一弟子。所以你就想这个多难,做弥陀诸佛第一弟子,那不是容易事情,确实是无过此难。
【若有众生得闻佛声。】
这个『佛声』是指念佛号的音声。我们听到有人在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是念阿弥陀佛,听到这个念佛的声音。
【慈心清净。】
听到这个音声就起了慈悲心,心就清净了。这就是听到佛号的时候,你心里面忧虑、妄想、烦恼都止住了,都息掉了,一心在缘佛号,生欢喜心。
【踊跃欢喜。】
非常的欢喜,欢喜到手舞足蹈,形容那个欢喜心的样子。
【衣毛为起或泪出者。】
『衣』是你踊跃的时候,这个衣飘起来了。『毛』是你的寒毛竖起来了。这是指欢喜的程度,无比的欢喜心,这是一种现象。另外一种现象,『或泪出者』。不是这个欢喜的相,他哭起来了、流眼泪了,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都是感动而生的,怎么感动?
【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前世读过这个经,学过这个法门,临命终时一个妄想耽误了没有往生,这一次遇到了,很受感动,就有这个现象现前。所以他不是普通人,过去曾经学过这个法门。这种现象,我们在道场当中、同修当中,有时候真的见到了,我们见到不晓得是什么缘故?有些人一听到佛号他就哭,痛哭流涕,他说感动的;有些人听到佛号手舞足蹈非常欢喜,我们不晓得什么原因,以为什么?以为著魔了。今天我们读这段经文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一个原因,这个感动是他心有所感,他自己也不晓得什么缘故,为什么?过去生中的事情他忘掉了,虽然忘掉,他阿赖耶识里面有种子,所以一有这个缘,他种子起现行,是这样一个冲动,才有这样的现象。所以这个现象是个好现象,不是坏现象,不要因为这个现象,而有所恐惧、有所怀疑,那就错了。
但是要值得注意的,这个现象要常常有,那就著魔了。最初接触的时候,最初听到佛号的时候,有个几次没有关系,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如果每一次都是这样的,那就是《楞严经》上讲的魔附身。《楞严经》里头有欢喜魔、有悲魔,欢喜魔就现这个欢喜踊跃,悲魔就天天痛哭流涕,听到这个就这样,那就真的叫著魔了。所以如果不是经常有,那就不是著魔,这是最初听到、最初接触会有这个感动,到以后正常没有了。又有人奇怪是不是我退心了,是不是?从前有感应,现在怎么没有感应?其实这是正常的。感应只能有个一、二次,不能很多,这是自己阿赖耶识里面种子现前。另外一种就是佛力的加持,帮助你善根发现。
有善根的人要没有缘的触动,很难发现。初学佛的人见光,闻到异香,见到瑞相,他触动了,他真的相信了,这都是外面的缘,佛菩萨加持的,帮助他启发信心;他真的相信了,以后这个境界就没有了,不是退心。有一些同修,我初学常常闻到异香,我心里好欢喜,现在好多年都没有了,法师我是不是退了心?殊不知那是正常的现象,那不是退心。如果常常有这个现象,那就是妖魔鬼怪在作怪了,那不是佛菩萨,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我们再看最后这一段。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於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假如听到佛号怀疑,这个我们也看到很多很多的人,读到这部经不能相信,听讲这部经也怀疑,也不能够接受,这就是『於佛经语,都无所信』。这什么原因?业障,或者是说得不客气,罪障!罪业深重,障碍著他。这我们在外面不可以这样讲法,我们心里知道这样讲很伤人,所以讲经讲到这是没有法子,那不能不讲,在平常的时候决定不能这样说。一切众生都有他的自尊心,你不能说你从恶道当中来,我们不好说这个话;实实在在讲从恶道中来,不仅佛在此地是提醒我们这一句,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得太多太多!
一般造作罪业堕地狱,地狱出来之后还要变饿鬼,饿鬼道罪受满之后,还要变畜生去还债,那个债还完了,才能得人身,得人身的时候还有余殃,还有余习、习气没有断。所以在这个世间,他障碍比一般人多得很多,於真正的大乘佛法,他很不容易接受,所以你就晓得造作罪业是多么多么麻烦。虽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当作佛,他这个障缘太深了,佛纵然是无尽的慈悲都帮不上忙,这是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决定不能造作恶业,造作恶业苦报无边。所以他不能接受,不能够相信,这就是『宿殃未尽』。宿殃未尽是说他这个习气在,习气没有能够断掉。
『未当度脱』。他这一生,这是我们读这个经读得这么多,听了这么多遍数,一定要晓得,这个度脱是成佛。不是普通的经典法门,帮助你生天得天福,帮助你证阿罗汉果,帮助你成菩萨,这个不是,这个经是直接叫你成佛。你想想看哪一个人这一生当中像成佛的样子,我们照照镜子像不像佛?这个经典、这个法门是帮助你在这一生当中得道成佛的,这个得道就是往生不退,果报是成佛,究竟圆满佛。不是藏教佛、通教佛,藏通佛比这个,那就容易太多了,这是究竟圆满佛,你就晓得那是多大的福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他成佛的机缘没成熟,所以遇到这个经典,遇到这个法门,他心里头就起疑惑,他不能相信,不能一向专念,他做不到。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