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宗音频 - 一家法餐

往生的源头,你接通了吗?

2023.04.04






学净土门的行人,一定要认清往生的源头。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就是净土宗的根源,也是我们念佛往生的根源。


经常有人说:“我念佛,怎么心中就是不清净呢?”不清净有两种,一个是功夫上的,总是起妄想杂念,这是相上的;第二是体上的,所谓“信心清净”。如果心存犹疑,对于往生这件事总是没有把握,“到底能不能往生?”心里像一团乱麻一样,这哪里有清净啊?他只有恐惧。这就是所谓的念佛没有清净。


请问:六字名号是不是清净的?是的。所以,蕅益大师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昙鸾大师说:“至极无生清净宝珠名号”,这句名号是无上清净、至极真实、摩尼宝珠名号。这样的摩尼宝珠名号放到我们心中,居然还说不清净,难道是佛祖都说错了吗?不可能。


有人说:“如果佛没说错,为什么我没有感到清净呢?我每天也念了不少,你总说名号放到心里就清净了,我怎么没有清净呢?”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我以前心很乱,念佛一段时间之后,觉得好了很多,不再那么颠倒乱想了,心里清净了不少。”这也是有道理的,说明这句名号在他身上发生了功效。


为什么有的人念了相当长的时间,却还在为这件事烦恼呢?因为他没有得到源头。他虽然在念佛,但心还是杂疑的。一旦有疑惑心,就遮蔽了清净信心,所以他感受不到清净。


宋代大儒朱熹有一首诗说: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尤其对我们念佛人,更是好得不得了,希望大家都能背下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他住的地方有一个水塘,只有半亩大,像一面镜子一样。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彩在水塘里游来游去,飘浮来飘浮去。


“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就是问这个方塘——“你怎么这么清净呢?你怎么能映照万物呢?”朱熹很感叹,也很赞叹。


“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自己就给出答案了,这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注入到水塘里来。如果没有活水,时间一久,也会像安徽的巢湖一样长蓝藻,那些蓝藻一旦把水塘覆盖了,湖水就变臭了,哪里会清净呢?


这首诗和我们念佛人的心是很相应的。“半亩方塘”就像我们这块心田,我们每天把贪瞋痴的垃圾往里面丢,把毒水往里面排放,它能不长蓝藻吗?它能清净吗?现在来修行了,就要把清水放进去。但是,他不是把活水源源不断地放进来,虽然他也在念阿弥陀佛,但他只是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大宝海水一瓢一瓢地舀进来。要知道,我们的“水塘”面积非常大,我们无量劫的罪业深渊很深很深,你靠自力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像是舀一瓢水放进来;再念一声,再舀一瓢放进来,请问这个水塘什么时候能清啊?水不清,就如同有人感到心不清净,说“我念佛了,但是心不清净”。


你小时候有玩过泥塘吗?我小时候在泉眼旁边的泥塘里玩,本来水是很清的,结果被我们弄得像泥浆一样。但是它里面有个泉眼,泉眼里的水一股股地冒出来,这里面的水是清的,像一条线一样。我上午玩的时候,感觉这个泥塘不可能变清了,因为我已经把它造得不像样子了,泥浆非常厚。等下午去看,泥浆自然沉淀了,水清澈得不得了。于是我就体会到,这是“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念佛也一样,如果了解阿弥陀佛因地的本愿,了解弥陀誓愿的救度不虚,一心归命于阿弥陀佛,当下念佛的动力来源就像源头的活水一样,不断地涌入心中,贪瞋痴三毒自然往下沉淀,心里就会感到很清净,很法喜。


所以,念佛心不得清净,是因为不了解第十八愿弥陀的救度,没有归命阿弥陀佛,没有得到根,没有得到源。虽然都在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但是专修的人和杂行的人,就有这么大的差别;了解弥陀本愿、归命阿弥陀佛的人,和不了解弥陀本愿、没有归命阿弥陀佛的人,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希望大家都来信解弥陀的本愿救度,都来归命阿弥陀佛,都能得到往生的源头,今生都能决定往生!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选自:《师说精华》

朗读者:佛众


往期推荐:

清明特刊:如何超越死亡?

佛法的“真实之利”,你真的得到了吗?

净土法门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毕业”?

念佛好比签协议

帝号与佛号:念佛往生就像奉旨进宫

最难信的救度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