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宗音频 - 一家法餐

怎样看待矛盾的法义?

2023.04.27






法然上人说:“往生极乐之教,上劝龙树、天亲,下至末世凡夫、十恶五逆罪人。然而,因自身是最下罪人故,见劝善人之文,则自生卑下心,思往生不定,以致今生不得往生。”


这条法语主要是说,读净土的法文,最好是有通达的善知识手把手地教我们,如果我们自己看,或许不善于理解,反而可能会失去往生的功德利益。为什么?因为劝极乐之教是非常广大的,释尊在诸多经典里都有说到,所谓五乘齐入,上到等觉菩萨,下到逆谤阐提。


既然摄机这么广大,对不同根机的劝法就不一样。比如劝龙树、天亲这样的大菩萨,有智慧的圣者往生,对他们的要求、标准、说法就比较高;如果劝十恶五逆的罪人,劝我们这样常没常流转的凡夫,说得就很容易,标准很低。


这时候,如果我们凭自己的认识去读,比如看到劝龙树、天亲这些大菩萨的教文,心中就会认为“一定要有智慧,发大菩提心,豁破无明,证悟无生法忍”,这样一对比,我们心里就胆寒了,就想“我哪有分呢?只有大菩萨、上等修行人、上根利智的,像这样的才能往生。虽然有劝下等往生的,那一定是安慰性质的,是别时意”,心中难免会这样想。于是,今生只是在净土门里结了一个缘,这一世并不能保证决定往生。


那么,净土的教文应该怎么看呢?我们要知道它是劝一切凡圣善恶的,所以见到劝善人之文,就知道善人往生有分。这里的“善人”不光是指一般世间意义讲的善人,还指能修三福、修戒定慧三学的人,乃至出世间的贤圣;倘若见到劝恶人之文,就要知道自己有分,说罪恶生死凡夫不断烦恼,念佛也能往生,“那我也有分”。如果抱持这样的见解,而且不被动摇,那你决定往生的信心就坚固,就乘上了弥陀本愿,今生决定达成往生。


上人又说:“净土之教文,上自龙树天亲,下至五逆谤法,因普劝凡圣善恶之人故,乖角之文多。见劝上机之文勿卑下,见劝下机之文勿放逸。”


这一条和上一条文的角度差不多,总的说明净土教文劝机非常广泛,所谓“普劝凡圣善恶”,这样看上去似乎有矛盾的地方,因为佛不可能对龙树、天亲这样的菩萨说“你不要造五逆、谤法就可以了”,这话怎么说得出来呢?他们可都是大菩萨。


我们看四十八愿就很清楚,比如第一愿是“无三恶趣愿”,第十一愿是“必至灭度愿”,第二十二愿是“一生补处愿”,这个差别就很大。“无三恶趣愿”是对悠悠凡夫说的,龙树、天亲这样的大菩萨用得着这条愿吗?但是第十一愿“必至灭度愿”,这是圆满成佛,第二十二愿是还相回向度众生,是“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这对大菩萨就非常有吸引力。


虽然对机有不同说法,但是这些利益都在一句名号当中,平等施予一切众生。虽然说平等施予,但我们毕竟是罪业凡夫,见劝上机之文难免自居卑下,所以上人告诫说不要卑下,我等也有分。


同时,“见劝下机之文勿放逸”,像《观经》下辈三品是十恶、破戒、五逆罪人,如此造恶众生,一声、十声也能往生,所以我们要发起坚固的信心,踊跃念佛,而不是放逸造罪。虽然十三定观我们修不来,但我们也不卑下,因为称名就足够了;另外九品当中,大乘上善、次善、下善也未必是我们的根机修得来的,还有小乘善、世间善,即使我们做不到,心中也不感到卑下,因为念一句佛号就圆满了。


像我初学净土法门的时候,读《印光大师文钞》就有这种矛盾。看印光法师写的,有的地方是劝下机之文,就觉得“我也有分”。可是他讲得毕竟很广泛,有时候好像又说得很难,要求也很高,现在才知道那是劝上机之文。因为他是给人写信,对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劝法,所以有时候看了就不知道到底自己能不能往生。


因此,学净土法门必须要有清净纯正的传承,要依准有传承的善知识的指导与开示,否则内心就会进退不定,最终很可能会坐失往生大利。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选自:《师说精华》

朗读者:佛众


往期推荐:

原来念佛人都是“不正常”人?!

但知念佛必往生,不知法义也无妨

五大理由保你决定往生!

仰望弥陀,过美好的念佛生活

用已获之心来念佛

往生定不定,到底谁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