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宗音频 - 一家法餐

念佛人为什么不可以期盼临终瑞相?

2023.07.09







 据我所知,很多人都在盘算“我死的时候要怎么死”,有的说“我要见光啊,见花啊,闻到妙香啊,听到天乐啊,见到佛菩萨浩浩荡荡在虚空排列”,或者说“我临死的时候能预知时至,能站着走,或者坐着走,如入禅定,谈笑风生; 死了之后身体柔软,面色红润。这样,死了也能带动一大批人”……


 一般人心中对这些都抱有许多的妄想,而我们的老上人对此怎么看呢?他老人家一句话就给我们浇了凉水——“不可自期临终瑞相”。


 “不可”就是不可以、禁止、杜绝,“自期”就是自己这么想,没有别人逼迫。“期”是期盼、期许、预期,时间没到的时候,就事先盘算“我临终应该有什么样的瑞相”。上人的意思是,临终有瑞相没瑞相,暂且不论,不谈这些。或许有,或许没有。有也好,没有也好,重点是“不可自期”,就是不可自我期许。只要没有自我期许,来了瑞相也不拒绝,没有瑞相也随佛往生,那都可以。


 上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诫止呢?我说五点。作为一个念佛人,如果心中对临终作种种盘算,可能就有五点心态不正确。


 第一,可能心存骄慢,缺乏机深信。


 也许有的人这样期许、打算是可以的,但对我们来说,既然是仰靠弥陀救度,就要有“机深信”。如果我们抱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非分妄求,如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知道,像我们这样罪业深重的人,哪怕碎尸万段都是罪有应得,怎么敢想“我临终的时候要死得好,甚至给别人表法”呢?这样想就是过于骄慢了。以我们的业障之深重,不论怎么饿死、病死,对我们来说都是死有余辜。这样罪业深重的人,居然还在做春秋大梦,完全不了解自己的罪业多么深重,还盼望自己死的时候有瑞相,那岂不是过于骄慢了吗?


 这是第一条,就是跟自己的身分不相应,是自己这么认为的。


 第二,可能对弥陀的救度也有误会,对“平生业成”没有领纳和把握,这样就是缺乏法深信。


 如果我们真正知道念佛一定往生,那么现在我们在世间活着,就是已经得到往生的人,说实在话,也就是个活死尸而已。 既然是个活死尸,你怎么为它打算呢?我们往生都已经得到了,还会在尸体上做文章,作种种盘算和经营吗?所以,念佛了,还要盘算死的时候怎么个死法,这也是一种微细的偷心不死,不老实。最好现在就死得干干净净,这具活死尸到时候是坐着、躺着,硬的、软的,都不管它。


 所以,第二点可能是缺乏法深信。


 第三,有可能会伪作,就是造作得很。


 定了这个目标,作了这样的盘算,内心这样期许:“我到时候应该会这样,我也要争取这样”。 那该怎么办呢?“一定要努力啊!”你这样的话,就缺少了至诚心。倒不是说你故意装假,只是离开了弥陀的救度。要知道,我们的至诚心或者说真实心,是以阿弥陀佛为对境而发的,“阿弥陀佛真实救度我,我就一心仰凭他的救度”,这样就可以了。结果我们在弥陀救度之外另加造作,“我临终要如何,瑞相要如何”,这就是缺少至诚心。


 第四,或许存有谄曲之心。


 表面上说的好,“我来表法,我要给别人看看,增加别人的信心”,其实是对世俗有谄媚,以悦人耳目。我们用不着这样,我们不是要临终表法,我们活到现在,天天都在表法。表什么法?表罪恶凡夫称念名号,现生就在弥陀的光明摄取之中,临终自然往生。你现在就活在弥陀的光明当中,很自在,很洒脱,老实念佛,一向念佛,内心很安定,很喜悦,这就是表法,不是临死的时候搞一下给别人看。


 有人说“我平时表法,他们看不见啊,临死搞一些天乐鸣空、异香满室的,大家不就都知道了?表法不就很明显吗?” 不是这样的。如果大家平时看到你,觉得你活得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也不知道,但是你的内心很安稳,外面的世界这么闹腾,你都能活得很安稳,很安详,很安乐,别人就会亲近你,受到佛法的熏染,不会受外相的迷惑,因为不是被外相吸引过来的。


 所以,表法有深有浅,有从教理上表法的,这是真正的表法; 也有从事相上表法的,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只是我们不要伪作,不要预先期盼,到时候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第五,或许心有挂碍。


 如果心有挂碍的话,反而有碍于往生,因为没有通身放下、彻底靠倒。你总想着自己临终时要这样做、那样做,这样念佛就不够踏实。前面讲“伪作”,每次念佛总有另外的小心思,打着小算盘,“我临终要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呢?不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呢?只管老实专念,好死、赖死都一任宿业和弥陀的安排,就是说“我临终什么死法,一概不作打算,好死也行,赖死也行”。因为人临终什么死法,不是自己能盘算的,它取决于两个方面。


 第一,自己的宿业。大家都知道,玄奘大师去天竺取经,他的师父戒贤法师,那可是高僧大德,他都有那样的苦境。我们临终到底会怎么样,宿业难以预料,所以打算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的宿业根本不清楚。


 第二,我们念佛能消除宿业,弥陀会善巧调化,他有不可思议的摄取光明,临终接引到底怎么样,一任阿弥陀佛做主,相信阿弥陀佛比我们有智慧,比我们更慈悲,比我们更善巧,比我们更懂得怎样表法度众生,不需要我们想太多。所以,到底怎么个死法,我们就不管不顾,不闻不问。不管怎么死,心里不挂碍,不关心,一点都不放在心上,只管念佛,这也叫“一向念佛”,也叫“老实念佛”,也叫“死尽偷心念佛”。


 就像我们开车,路很平顺,车直接就开过去了; 如果路上设了减速带,车就需要减速,然后小心翼翼地开过去,就不能一下正念直来,一泻千里,不能很平顺地开过去。


 关于临终,如果心中有盘算,那就等于在平顺的路上,在弥陀接引的本愿大道上,自己另外设了一个小卡,一个路障,那样就不顺,甚至会把自己挡住,说不定还会翻车,这是不安全的。 不如现在就把地面的路障撤了,管他好死赖死,一切任凭阿弥陀佛,心中不挂碍,不担忧,也不关心这件事,这就等于把路障给撤了。我们不要自己另起一个想法,设一个障碍放在心里。

 

好了,理由分析完了,下面开始破除疑虑,我列了四条。

 

第一疑


 有人怀疑说“我这样的想法是从道理来说的,符合佛法的道理。什么道理呢?自利利他啊。我临终死得好,走得好,瑞相显著,我自己得利益,看到、听到的人不也得大利益吗?能让他们对佛法有向往啊“。


 在前面五点因由当中,我已经说过了,这样做可能不能自利,反而会给自己造成障碍,失去机法深信,最后还可能失去往生。既然不能自利,当然就不能利他,不能让众生从教理契入。


第二疑


 有人怀疑说“盼望死得好,这是人之常情嘛。再说,念佛人想往生净土,当然希望走的时候有瑞相,怎么说不可自期瑞相呢?”


 其实,上人说“不可自期临终瑞相”,倒不是不近人情。要知道,人情要有正常的度。而且,学佛要得真实利益,有时候还要打破常情,因为人之常情有时会有格外的系缚和障碍。


 如果仅仅是人之常情,比如有一个总体的希望,希望走的时候好一些,这个大家都可以理解,没有哪个人希望走的时候非常差。如果仅仅是这样,我觉得是可以的。


 但这里要杜绝的是什么呢?就是在人情之外,又格外加了东西。 打个比喻。就像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年轻,这是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的人就不一样了,他希望自己年轻,但是照照镜子,发现不够年轻,然后就去整容,这就没必要了。你可以盼望年轻,但仍然是素颜对人,是很自然、很朴实的本来面貌,这样就很好了。你因为这个就要违背自然规律,自己又去整容,那就不许,会造成麻烦,甚至引起困扰。


 所以,如果只是一般地说“我希望阿弥陀佛加持我,走的时候好一些”,这是可以的。但是,煞有介事地要争取什么样的瑞相,那就不许。


 这是第二疑。


第三疑


 有人怀疑说“从古到今的往生传记都盛谈瑞相,你看《往生传》里的一些记载,不是都讲临终的时候有怎样的瑞相吗?我们看了很多啊“。


 是这样的。但是,传记写下来的目标是接引初机,因为初机之人,你说教理他很难信受,他没有那个智慧,没有那个宿善,所以需要通过一些事例来激发他的好乐。如果是上等根机,还是需要用教理来引导; 教理引导不够,等而下之的,就可以用《往生传》来引导他。并不是以往生传记作为标准,标准还是教理,传记只是起到辅助功能,不能为主。


 既然写传记,就是要引导别人的。因为对教理方面,他没有这个善根或者智慧,所以要靠一些事相来引导他,那就要记载一些常人看起来是瑞相的内容,才能打动他。所以,《往生传》记载这些,可以讲是投初机之所好。既然是投初机之所好,就有利有弊。如果通过这些外相的引导,能够让他进一步从教理上深入,这就是有利; 如果迷于外相,不从佛法的教理入手,这就是有弊。所以,传记不是标准,教理才是标准。


 而且,传记是别人根据临终人已发生的实际情况记载的,并不是事情还没有发生时自己预先期盼的。总之,传记的目的是以瑞相导归教理,而不是让人执着于表面的瑞相。

 

第四疑


 听到这里,他又怀疑了,“你说教理是标准,往生有瑞相就是教理讲的,我有经教的依据啊,比如《无量寿经》第十九'临终来迎愿',说'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观经》也是这么说的,九品往生每一品都说佛菩萨来迎接,佛怎么安慰他,怎么放光,临终的人怎么喜悦,这不也是瑞相吗? 《阿弥陀经》也有,'若一日...... 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不也是讲临终佛菩萨来迎的瑞相吗? 净土三经都这么说,祖师的著作里也有不少,很多都说了临终走得好,甚至自己也发愿要见好相,这难道不是自期临终瑞相吗?”


 首先,《无量寿经》第十九愿所讲的内容,就是临命终时佛与圣众一定现前接引,它和上人所讲的“自期临终瑞相”是不一样的。


 第一,前者是佛许诺的,是佛的誓愿许可、保证我们的; 后者是行人自己想的。一个是佛许,一个是自期,两者不一样。


 第二,佛许的内容是确定的; 自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是因人而异的,“希望临死的时候有什么什么瑞相”,这也不一样。


 第三,如果了解佛的本愿,就是一种任凭的心,他的心是质直无伪的,就是“直心”,而且是绝对有保证的; 可是自期临终瑞相,就有造作的心,自己要如何,不是任凭弥陀的誓愿,他的心就谄曲。这能一样吗?

 

 另外,《观经》九品也是依据阿弥陀佛的来迎本愿,所以它的内涵也跟前面说的一样,不能拿来作为证据,说是“自期临终瑞相”。而且,这些都是释迦佛说的,不是九品往生人自己期盼的,是佛宣说弥陀本愿成就之后的功能作用。


 同样,《阿弥陀经》说临终佛圣来迎也一样,都不是往生人自期的临终瑞相。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选自:《师说精华》

朗读者:佛众





往期推荐:

净土宗最重要的核心

阿弥陀佛在呼唤你

阿弥陀佛应声即现

两厢情愿:往生是佛答应我们,还是我们答应佛?

六字佛号的威德究竟有多大?

为什么说念佛往生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