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世大宝法王嘉玛巴(1923~1981年)《藏传佛教人物》_佛学辞典_南国佛教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辞典 → 十六世大宝法王嘉玛巴(1923~1981年)《藏传佛教人物》
十六世大宝法王嘉玛巴(1923~1981年)《藏传佛教人物》

  大宝法王嘉玛巴,是藏传佛教的白教领袖。白教又名噶举派,是西藏圣噶玛·德松钦巴所开创的宗派。噶玛·德松钦巴,是“知三世”的意思。他于宋徽宗大观四年(一一一〇年),出生于康区朱倭下区(今之四川甘孜自治区新龙县境)。他的父母都是有大成就的瑜伽师,德松钦巴青年时代,依父修习《自生佛母的命根心要教授》,修习不久就获得成就。以后又从阿底峡三传弟子札惹哇西兄弟,学习了阿底峡所传的“胜乐灌顶”,和许多密咒修法及不动如来等法门。
  二十岁时到前后藏及其他许多地方,寻师问道,以十年时间,学习噶当派许多教法。三十岁时到岗波地方,依塔波拉杰聆听《噶当道次第》,塔波拉杰要求他苦修,为他灌顶,并传授他噶举派的“方便道”和“拙火定”修法。德松钦巴在前后藏云游了三十年,一方面传经布道,一方面学习各门派的教法,一直专注于闻、思、修三业之中。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他在西藏昌都附近的噶玛地方,兴建了噶玛丹萨寺,形成了噶举派。德松钦巴于宋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年)圆寂,享年八十四岁。
  噶举派第二世的嘉玛巴斯,是西藏第一位被公认的转世的活佛。他证得无上密乘法要,声名远播,受元世祖忽必烈奉为国师。元世祖至元七年(一二七〇年),封为大宝法王,总摄天下佛教及康藏政务,开西藏政教合一之基础。第三世的云中多杰,是一位修习禅定工夫最高的成就者,他对于噶举派修习和传统大手印法门,都有高水准的重新介绍和传授。直到现在,经由嘉玛的传授,大圆满教理都能融会贯通。以后经第四世鲁巴多杰,历史到了明朝。明朝建国以后,对西藏仍依元朝旧制,于永乐四年(一四〇六年)封第五世的德欣喜巴为大宝法王。以后历经第六世统瓦东顿、第七世秋卓吉措、第八世米却多杰、第九世汪秋多杰、第十世确映多杰、第十一世耶希多杰、第十二世强秋多杰、第十三世都夺多杰、第十四世德确多杰、第十五世卡雅多杰。卡雅多杰于一九二二年圆寂,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是卡雅多杰转世的灵童。
  大宝法王,藏文称“噶玛巴”,意指“行佛陀事业的人”,佛陀曾在《三摩地王经》及其他许多经典中预言此事。此外,第八世纪印度的莲花生大士,亦曾预言噶玛巴的事迹。大宝法王亦是将来于弥勒佛之后示现人间的第六尊佛──狮子吼佛。自十二世纪初年起,便以其无比的大悲愿力及无上般若智慧,担荷如来事业连续化现世间,救度有缘众生。在西藏的历史中,记载着许多关于大宝法王伟大动人的佛行事迹。
  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嘉玛巴云中宁巴多杰,于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五日出生。他的家乡在西藏东部名为西丹的地方,他俗名叫让炯立佩多杰,是第十五世大宝法王卡雅多杰转世的灵童。十五世法王圆寂时,在族普寺遗留有一封信,信中指示:族普的东面,靠近河流,很久以前属于巴哦德的格托果,以及属于林格萨部长的巴尔山的一个地方,装饰着「阿”和“突”二字,属于皇族宗教的土屋里,在鼠年六月十五日,第十六世大噶玛巴将会在此诞生。
  于是,巴尔寺的杜活佛和楚布寺的桑活佛阅读了信件后,派人依照信上的指示去查访,果然在所指示的地方找到了灵童。当一九二九年灵童七岁的时,杜活佛和桑活佛迎接灵童至族普寺,并举行庄严隆重的坐床典礼,他成为第十六世大宝法王。一九三一年的元月二十七日,桑活佛献上大宝法王举行仪式时穿戴的长袍和宝冠,九岁的大宝法王受了沙弥戒。十六世嘉玛巴自幼就显出惊人的自然观照能力,接受了传统的大宝法王全部的禅定训练,以后就依巴尔寺的杜活佛及楚布寺的桑活佛接受口授的传承。
  由十三岁开始接受更高的教理训练,及受持具足戒。此后,他还在整个西藏旅行,访问过许多寺院和圣地,还应请启建过金刚宝冠法会。一九五四年六月,十六世噶玛在和达赖喇嘛及其他高级喇嘛,到北京和其他许多地方访问。途中经过西康,他巡视了许多寺庙,也在那些寺庙中布教和加持。一九五五年,达赖喇嘛访问祖普嘉玛巴的寺院,同时又为十六世嘉玛巴举行隐形黑色宝冠的传授仪式,和为他加持观音的慈悲法门。在这个时候,中央和康巴族之间在西藏的东面发生战争,中央政府邀请嘉玛巴访问昌都一带地方,于是他到昌都,并且劝请双方消除仇恨,停止战争。
  一九五九年,十六世噶玛巴年已三十二岁。三月,当达赖喇嘛逃亡印度的时候,十六世噶玛巴也携着几百年前传下来的圣像、舍利、经典和法器,历经二十多天旅程,经过不丹到了锡金,在锡金首都附近惹姆特克地方,兴建了隆德寺──是一所研究教理和修习禅定的中心。
  一九七一年,大宝法王到美国弘法,想在美国兴建道场。最初,美国佛教会副会长沈家祯居士,供养法王一大片土地给他建寺院。土地位于纽约上州博南郡肯特镇,与兴建中的庄严寺为邻,那是沈居士五百多英亩私有土地中的一部分。后来,法王以在肯特镇建寺的因缘不谐,他在纽约郊区Woodstock镇的小山上觅得土地,在沈家祯居士的资助下兴建了一处道场,名称是噶玛三乘法轮隐修中心,也称为噶玛三乘法轮寺。隐修中心在一个小山头上,在二十三英亩的山林地中,建筑了一座藏式的寺院。那是一处禅学中心,有二十八个修持者住宿的房间,修持者除上课学习应修的课程外,隐居的房间可以做个人修持的地方。
  隐修中心兴建的过程中,堪布卡塔仁波切是大宝法王得力的助手。他是大宝法王授封的“榷像喇嘛”,意为“至高佛法上师”。他一九七六年自锡金隆德寺到达纽约时,年已五十二岁,他致力于大宝法王南北美洲根本道场──噶玛三乘法轮寺的建造工程。在堪布卡塔仁波切和另一位巴都仁波切的领导之下,各方弟子们不断贡献精力和劳力,在财力极其缺乏的情况下,以筚路蓝缕的精神,一砖一瓦建起宏伟的佛殿。后来噶玛派三乘法轮寺是南北美洲最具有西藏色彩的寺院,也是噶举派在北美洲的第一座寺院。以后多年,在美国、加拿大各地发展到二十多个隐修中心。
  在开始兴建三乘法轮寺的同时,大宝法王在北美洲、南美洲以及东南亚各地弘化,足迹所至之处,启建法会、灌顶加持,受到无数善信的顶礼与欢迎。但在弘化的过程中,病魔已潜伏在他的身体中。他所罹患的是胃癌,一直到一九八〇年才检查出来。一九八一年的九月初,先前为法王检查过的平巴大夫,从大吉岭到了隆德寺,又为大宝法王做医学上的检查。平巴大夫提出警告,法王必须赶快到一间现代化的医学中心,去做健康检查。但是在几天之后,法王的胃病十分严重,身体变得十分瘦弱,整天不能离开床座。平巴和贝帝大夫合力医治,又开始获得精力,乃于九月十六日乘机抵香港,住入玛丽皇后医院,经过几天详细检后,玛丽皇后医院的医师建议到美国治疗。由香港到美国后,住入芝加哥的一所医院中,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五日下午,在芝加哥的医院中圆寂,世寿五十九岁。
  大宝法王圆寂后,纽约Woodstock镇的噶玛三乘法轮寺,由堪布卡塔仁波切继任住持。在堪布卡塔仁波切的努力下,到二十世纪末叶,在美国及南美洲,有大宝法王系统下的道场(禅修中心)三十五处。台湾的贡噶精舍,也是法王系统下的道场之一。
  (于凌波着)(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佛教人物传》【中华佛典宝库 编】V2.1
《禅宗语录辞典》 【宋·释普济 撰】V1.31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 编
《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法界次第初门》隋·智顗 撰
《法门名义集》唐·李师政 撰
《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天台教学辞典(释慧岳监修,释会旻主编)
禅宗典籍560种提要(吴言生 编)
佛教器物简述
祖庭事苑
《五灯会元》宋·释普济 撰
《阅藏知津》蕅益大师著
《释氏要览》(宋 道诚集)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阿毗达磨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巴英南传佛教辞典》(Nyanaponika 编)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中华佛典宝库 编
《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佛光大辞典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V1.1
本文地址:http://www.n12345.com/dict-aaw-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