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1932~)《藏传佛教人物》_佛学辞典_南国佛教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辞典 → 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1932~)《藏传佛教人物》
纽修堪仁波切蒋扬多杰(1932~)《藏传佛教人物》
  

  其家族系东藏康地德格的子孙,父母之种性血统皆极圆满,师于西元一九三二年藏历五月初十日诞生,若依上师密义总集传承的说法,这一天正好是莲师殊胜的诞生日。童稚之期〈五岁〉从香巴上师“蒋扬千巴他客”座前学习写字及读诵,“格则玛哈”班智达座前舍发出家,约十二岁时谒见“仁增蒋巴多杰”上师;这是为智慧通达的大成就者,也是现证大手印、大圆满双运之意的圣者,在圣者的特别关照眷顾下,首先完成五十万加行。而后由于师请求广受教法,尊者授与止观双运之瑜伽结合上“大手印”之法教。便又在学习了大手印的专一、离戏、一味、无修等四瑜珈之位阶,及住、逸动、洞鉴三者等法,并依序通达了各部分之义。但是因为以前未曾听闻显密经论,对于发菩提心及心识、本觉智教法的了解有困难。将此情况禀报上师后,由上师加以说明〈其因由〉,及暂时到一位寺庙堪布座前,练习诵念经仪及许多论的根本论及注疏,而成个中翘楚。而后又从“移喜蒋措”大堪布、“听列蒋措”大堪布、“扎西切令”上师、“班殿”上师等处学习:阿里班禅之三律仪论〈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咒戒论〉、寂天菩萨之入菩萨行论〈配合阿底峡尊者的修心七义来学〉、怙主龙树菩萨的深观系统的中观等论、无着菩萨广行派要诀之论点、现观装严论、慈氏五论、世亲的阿毗达摩论等等大论,并能背诵其根本论。而后,余诸一百零八函大藏经及印藏圣哲所作之二百多函的义释论点作闻、思的学习;如此于十二年中精进用功,故于二十四岁时,成为无分别派的大堪布。在二十五岁,时被拥立为噶陀多杰殿第七代堪布,登上金椅后皆掌堪布之位长约三年,而于浩瀚的显密论点、教派等皆善巧通达极为优秀。再者约由十八岁开始,也受到“纽修堪布龙舵殿贝尼玛”摄受,接受宁体灌顶及学习口诀心髓的“见、修、行、果”等、于“且切”、“妥噶”上建立坚定之钉。此外,又学到了遍智龙钦巴的法教,如精义四支等灌顶及七宝藏、三类休息、三类解脱等,以及遍智吉美林巴的功德藏等诸多法门,并于此之义理详加通达。而后,听闻伟大口诀耳传之实修指导方面法门,昔日诸时,已有诸多士们依此法门,修成彩虹光身,此法门只为一一单传,未有公开传授的规矩。

  师由其根本上师处获得诸口诀后,即到无人寂静之山腹处及雪山群中,于一整年中修持拙火,其观修时所出之征兆如四周及上方之雪皆完全融化之程度。其他,师于浓密深林之处所中,保任“详加体察轮涅”之行时,赤裸的亲证道如同昔日诸修行成就者们一样的三门无作宽坦松放之觉受。而后,未修持精深"觉"〈施身法〉,师到尸陀林等诸可怕之地,一如昔日诸佛一般,持守着「禁行”之行道。其他的如无等噶举传承之那诺六法及尊贵萨迦传承之轮涅无二、无上续中时轮等等本尊,悉如数获得其灌顶,并加以“近修”、“正修”,而得证兆出现。总之彼依止于二十五位无分派根本上师,并能娴熟通达八修持传承车,成为一位无分别派之尊贵大上士矣。

  然后在众生共业的逼迫下,舍离家乡逃到印度去,在印度时又遇见了莲师代理人依怙敦珠法王及文殊菩萨的化身顶果钦哲法王及真实之佛陀嘉华噶玛巴,得到了许多灌顶、口传、讲解。其后,上面这几位上师及其他如珠旺贝玛诺布法王、太锡度仁波切、萨迦法王等诸上师,均多次请师登作说法,但由于师之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及其他大希求,大欲望皆完全弃舍根除,故为喜住于无造作、实修之,不参与世俗八法之事。

  由于少数真正单纯、谦卑及如法实修之人们,师则不倦不诲的做各种详广开示指导、慈爱的照顾之。其他如那些需要维护面子及需汲汲营求的眷属、学生、寺庙、僧众、随从,执事工作者、攀附者等皆舍弃。师不论在何处都独自一人自在安闲,有时穿着修行人的红色衣服,有时穿着普通料之黄衣,〈如同昔日之持明、成就之仙人般〉,毫不造作的自然宽坦而住,食物上也只随所取得而食,一切财物、食物受用悉不聚集,皆用来施给死者、活人,用来建寺、塑佛、供灯等,上供三宝、下施贫乞、中间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如此时而在首都、城市中如托钵的乞士般而行,时而向狮子所托之宝座,呈现金银之曼达,并给予许多上师、转世化身及僧众们灌顶、口传、讲解等,为是断舍轮回之缠缚及贪执,而自然步入佛子之行为大业,这些是多数凡夫所无法揣测的。

  于此具有大上示向好特征之师,任何人只要亲身谒见,就能平息痛苦之病,并升起喜乐、善根、菩提心等,不可思议的事会出现。师尊者之佛行事业扩及美国、法国、义大利、伦敦、德国、加拿大、欧美各国、及其他东方、南方的许多国都,如印尼、尼泊尔、不丹、西藏、大陆、香港、台湾等诸多国家,造就了无数具有信心之佛弟子。

  (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上一篇 下一篇


《佛教人物传》【中华佛典宝库 编】V2.1
《禅宗语录辞典》 【宋·释普济 撰】V1.31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 编
《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法界次第初门》隋·智顗 撰
《法门名义集》唐·李师政 撰
《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天台教学辞典(释慧岳监修,释会旻主编)
禅宗典籍560种提要(吴言生 编)
佛教器物简述
祖庭事苑
《五灯会元》宋·释普济 撰
《阅藏知津》蕅益大师著
《释氏要览》(宋 道诚集)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阿毗达磨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巴英南传佛教辞典》(Nyanaponika 编)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中华佛典宝库 编
《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佛光大辞典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V1.1
本文地址:http://www.n12345.com/dict-aaw-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