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念佛问答 - 听见你的声音 // 壹、净土教义 // 一、法脉传承 // 4

如何理解印光大师批评古昆大师思想

问:古昆大师提倡念佛「不观想,不贪静境,不求一心,不参念佛是谁」,这似乎是和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接近,印光大师为什么批评古昆大师的思想?是不是说印光大师也不赞成我们这么做?或者会不会是我们理解错误了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

答:古昆是清代的一位法师,他念佛很精勤,也提倡念佛。他有一本《念佛四大要诀》,这四大要诀就是这里所说的「不观想,不贪静境,不求一心,不参是谁」。不过,说「和善导大师的思想接近」,表面看起来是这样,但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善导大师的思想「本愿称名」,就「本愿称名」来讲,非定非散,超定超散,摄定摄散。不管是定善的根机还是散善的根机,它超越定善和散善;不可以把它限定在定善,也不可限定在散善;同时也摄取定善,也摄取散善。而古昆大师所提倡的,几乎就是提倡散心念佛,「不求一心」,所以他和善导大师所讲的是两回事。这是一方面。

第二,善导大师的思想是根本性的,是站在阿弥陀佛本愿这个角度,非常彻底;古昆法师所讲的是技术性的操作层面,「你念佛的时候怎么怎么样」。所以,这两者的高度、立场、角度完全不一样。

第三,善导大师是在佛这一边来立论,以佛的本愿来建立论点,说「本愿称名」。不管是定善机还是散善机,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就称为「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所以,他的理论依据非常严实。

古昆法师讲的四个不,「不观想,不贪静境,不求一心,不参是谁」,他有说到本愿吗?没有,他完全就众生的行法来立论。在众生行法这一边,众生根机各个不同,有的人能观想,有的人有静境,怎么可以以众生行法来要求所有人呢?而且它也是技术性的层面。

如果从众生行法这一边来说,一定是万机不等,漏洞也比较多;站在阿弥陀佛本愿的立场来建立论点,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从这三点来看,表面似乎一样,其实差距很大。

所以,印光大师就不赞成古昆法师。另外,印光大师批评的,主要是对四点中的「不求一心」。其余三点「不观想、不贪静境、不参究」,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也说了,「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对于这些,印光大师倒不会说什么。不过,蕅益大师用的词叫「不劳」、「不必」,他说话就比较宽缓一些。有些禅宗的人参究念佛是谁,就跟他说:「你不必也用不着这样,你专修念佛就好了。」

那印光大师为什么对「不求一心」有批评意见呢?他说:「经说一心,经中明明叫我们一心,结果你说不求。万法求于上者,才能得于中;求于中者,才能得于下,怎么讲不求一心呢?这不就和经文有所矛盾了吗?」他主要批评这个。这里就有对「一心」怎么理解的问题。古昆法师在这里把「一心」用一般的通途教理来理解——事一心,理一心,禅定一心等等。善导大师对「一心」的解释就是安心。那么这个安心要不要求呢?当然要求。应该依安心而起行,一心归命。如果说「也不求这些」,显然大家就会有误会了。

再者,我们不可以后人的思想来判断善导大师的思想。后人即使再有贤、有德、有智、有慈悲,和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相比,还是相差太远,不好相比。

当然,我们个人对善导大师思想的理解,有几分正确或者几分不正确,这些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既然这样弘扬,当然就认为我们的理解是正确的,不然自己会去弘扬错误的吗?那么也有人作他的解释,他也会认为他是正确的,不然他也不会把错误的拿出来说。这些就要大家以智慧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