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在线念佛净空法师佛经故事佛教文库白话佛经佛学辞典大正藏续藏经龙藏意见反馈
当前位置:首页 - 无量寿经 - (第十四集)
无量寿经  (第十四集)  1989/4  新加坡  档名:02-003-0014

  请看第三十八页第一行:

  【堂舍楼观第十六】

  极乐世界这些宫殿楼阁,都是阿弥陀佛清净心中流现的,是众宝所成。不仅如此,最殊胜庄严之处是它能够随机应现,也就是说随著十方往生这些众生的心念随意变化。所以经上讲「化成」,就是变化而成的。从这些地方才真正能够看出生佛平等、万法如如,希望大家在经文里面体会这一层深意。请看经文,这一章经文不长,里面有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是讲佛与菩萨的住处。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

  这是刚才介绍的,不是造作的,不是先画图慢慢设计来建造的,不是的。是随心所欲,变化而成的。

  【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

  『白珠摩尼』是摩尼宝当中最殊胜的,交相装饰在这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之间。

  【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

  可见得这居住的地方是生佛平等。经上也有告诉我们,平等当中还有一点点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心地清净的人,也就是烦恼差不多断尽的人,品位高,他的住处可以随意高大,可以在地面,也可以在空中;如果是烦恼习气很重,没有能断尽的,他的楼观宫殿不能随意高大,同时也不能升到空中,只能够在地面。除这一点点不相同之外,其他的可以说都是相同的。

  第二段讲随意行道,没有一个不生欢喜心的。行道就是我们讲修行,修行当然方法很多,经上不能够细说,只能略略的举几桩,让我们举一反三。

  【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

  『讲经』也是修行,这种修行的方法,效果可以说相当显著。经不仅是讲给大众听,同时是讲给自己听,劝勉大众断恶修善,当然也就劝自己断恶修善。天天劝别人,自己做不到,讲出来也惭愧,声音语调也会变质。所以劝久了,不知不觉自己就起了变化,这是佛法里面讲薰习,长时间的薰习,不知不觉就会变化气质。所以讲经的确是自利利他,实在讲,利他不过十之一二,自利常是十之八九。所以大家要问,学佛要怎样才能把佛法学好?我就劝你上台讲经,这个效果非常殊胜,不要几年,的确气质就会变化过来。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看还有讲经的,还是不断的在讲。

  有『听经』的,发心听经的。有讲经,要没有人听经,这个法会不能成立。所以我们一展开经本,六种成就里面,「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某处所,与大众多少人」,那些大众是听经的。只有佛讲,没有人听,这个法会不能成就。西方世界这些菩萨们常常讲经,大菩萨讲给小菩萨听,小菩萨又复讲给大菩萨听。所以每个人在西方极乐世界都有讲经、听经的时候。

  『诵经』,诵经很重要,诵经是修行。我曾经跟诸位说过,这个修行的法门非常殊胜,特别是净土经典。诵经里面不但包括了三学、三慧,三学是戒定慧一次完成,三慧是菩萨的修行法,闻慧、思慧、修慧,闻思修;还包括我们净土宗最讲求的三个条件,叫三资粮,就是信、愿、行;也包括六度万行、十大愿王。可以说佛家无量无边的法门,就在诵经里面统统包括,一样都不漏,正所谓一修一切修,无量无边的法门就在诵经这个时刻一次完成。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有很多人不晓得。

  但是诵经有它的方法,这是不可以不知道。什么方法?就是诚心诚意,老老实实的念去,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不必求解。你如果一求解,这一段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讲法,你把所有法门统统都舍弃掉,都断掉了。所以诵经不求解义,这样才一切法门同时具足,一切法门同时完成,它的意思在此地。如果求解,是另外的时间,大家在一块互相研究,或是看这些注解,那是另外的时间。

  所以诵经是值得提倡的,最好道场每个星期有一次共同来诵经,大家在一起念,像这部经从头到尾念过一遍。念,可以有一个人带著念,同修们对经本熟的,就可以跟著念;不熟的,听,他念我听,专心来听,听久了你自然就会念。专心在听,心里头没有妄念,也是三学、三慧、三资粮统统具足。这样念经功德非常之大,在初学的阶段,往往超过了念佛。为什么?佛号只有六个字,一面念佛号,一面还可以打妄想。念经要很认真,一打妄想,字就念错了,这一句就念掉了。所以他要精神集中,不容易打妄想,没有妄想就是定;经文字字清楚、句句分明,那就是慧,就是根本智。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诵经很重要,一个礼拜共修一次非常好。

  我在美国的道场,我们是每个星期天,上午将这部经大家在一起念一遍。念完之后,再上供、吃饭,下午我们就散会了。所以星期天的活动,就是上午两个小时的诵经、上供。念佛我们平常是在晚上,每个星期有三次,一、三、五,晚上八点钟念到十点钟,念两个小时佛。一个月有一次精进念佛,上次跟各位报告过,那是念二十四小时,每个月有一次。这是我们在美国地区修行的方法。

  『有在地受经者』,「受经」跟前面的讲、诵都不一样。什么叫受?受是传授。传授一般都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这个叫受。为什么?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这个时候说法要应机说法,这个学生是什么样的根性,是什么根机,要用什么方法来开导他。所以这是个别的,这个得利益非常之大。在佛门,依照佛的规矩来说,传授三皈是一个一个传的,没有说集体在一起传的,在一起传这是不如法的。经上有个开缘,就是很大灾难来的时候,时间来不及,有大灾难来的时候,传授就可以集体。如果没有很大灾难的话,应当是一个一个来传。一个一个传,诸位要知道,纵然是做仪式,仪式我们采取弘一大师在戒经里面提倡的。我们上次用这个仪式,很简单,佛前先三拜,然后把誓词念三遍,大概一个人也得要三分钟,如果有一百个人、两百个人,这也不得了,差不多也要做上大半天。我们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得已,为了节省时间,虽然不是急难,不是有灾难,看到诸位工作的时间,有的时候你还要赶去上班,要去做工,怕耽误时间,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我们也用开缘,大家集体一同来受。可是一定要知道,佛的规矩是个别传授,戒律也是如此,也是个别传授,经典的传授也是个人的。

  『经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散步,是一面走著一面念著。经行是一面在散步,或者是绕佛,或者是绕塔,或者是绕道场,这都是散步,这个方法很好。经行多半用在饭后,我们中国人常讲,饭后百步,运动运动帮助消化。但是佛法里面,即使在生活当中他不忘修持,一面在散步一面念阿弥陀佛,或者一面散步一面在念经。这个经背熟了,你不要看了,譬如我把这部经从头到尾背一遍,我在散步大致上自己也晓得我散步一小时,一小时这部经从头到尾背完了。真正能背得很熟的,大概四十五分钟到五十分钟这部经就念完了,这是很通常的一个速度。这个方式非常之好。可见得佛法修学是活活泼泼的,它不是死呆板的。

  『思道』就是思惟,就是忆念,《楞严经》上大势至菩萨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是想,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观想。从哪里想起?所以经要熟,经如果不熟,怎么想法?就是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譬如讲到当年久远劫之前,世间自在王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在因地遇到佛,听佛讲经。开悟之后发无上心,舍弃国王发心修行,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因地上发四十八愿,愿愿我们都要能够想得起来。现在这个世界成就了,广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你就想这些功德,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这个叫思道。

  『坐禅』,此地这个坐禅,确实著重在「坐」,就是在静坐。从这上面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什么工作,他的工作就是讲经、听经、念经、思道、经行、坐禅,这就是他的工作,每天都干这些事情。而且他们活动的空间非常之大,十方一切诸佛刹土都是他们的活动空间,喜欢到哪个佛国土,就到哪个佛国土去,应念即至。到别的佛世界里面,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他能够帮助佛教化众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相,西方世界这些菩萨们神通广大。后半段说:

  【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

  前面所说的是在地面上,这一段所不相同的,他们在空中。前面跟诸位说过,道行高的,品位高的,他能够在虚空当中讲经、听经、诵经、坐禅、经行,他在空中。看第三段,第三段内容是讲各得其果。

  【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

  这一段是讲证果。我们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小乘,也没有六道,不但没有三恶道,三善道也没有,西方世界是纯一菩萨世界。不但纯一菩萨,前面跟大家讲过,纯一普贤菩萨的世界,那真是无比的殊胜。怎么还会有小乘?这个小乘是比照他方世界而说的。譬如我们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烦恼一品都没有断,这样往生叫带业往生,业障是完全都带去,为什么?没有消除,全部都带去。带到那边之后,那边修行还是要断烦恼,不断烦恼不能成佛道。烦恼还是品品断,不是一下就断掉的,还是慢慢的断。当我们将三界之内,这是说我们这边,三界之内的见思烦恼,见惑断掉了,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所谓见惑就是错误的见解,这个没有了,断掉了,那就等於证须陀洹果,就像他方世界证须陀洹一样,是这个意思。并不是真的那个地方有须陀洹。

  思惑有八十一品,三界九地每一地有九品,九九八十一品,八十一品思惑。你断除了欲界九地最下面这一地,就是五趣杂居地,这是最低的一地,你能够把这里面的九品惑前面六品断掉,最重的六品断掉,你就证二果,就是斯陀含。然后再把后面比较轻一点的三品断尽,你就证三果阿那含。阿那含叫做不来,不再到欲界来,他在哪里?他在四禅天,就是三果圣人在四禅天。四禅天是凡圣同居土,这个地方叫五不还天,它有五层天,他们在那个地方修行。因为思惑还有七十二品,八十一品才断掉九品,还有七十二品,七十二品惑都在四禅断。如果他根性很利,他在四禅就断干净了,他就证阿罗汉果,他不必经过四空天,这是利根的阿罗汉。有一种根性钝的人,他必须还要通过四空天,才逐渐把它断掉,这就是根性比较钝一点的阿罗汉。统统断尽了,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是小乘最高的果位,是超越三界,也就是超越六道轮回。

  这是讲比照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统统断尽了,这时候我们从凡圣同居土就超升到方便有余土。说老实话,这是在理论上讲,事实上没有界限,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没有边界。不但这二土没有边界,就连更上面去的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统统没有边界,因为它四土合在一起。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生到西方叫圆登四土,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他同时证得,这个不可思议。前面介绍不可思议,这是其中之一。不像他方诸佛世界,四土是有界限的,界限很清楚,不到那个程度你决定不能超升,超升上去之后,底下的一定就舍掉。譬如说阿罗汉,阿罗汉不会到我们这里来,我们也见不到阿罗汉,阿罗汉也见不到我们,这就是当中有界限。不像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界限,所以凡夫跟大菩萨天天在一块,这是它的殊胜之处。

  这一段是讲断见思烦恼,三种烦恼里面最粗最重的一种。再往上去,这就是要断尘沙无明,这个烦恼微细。『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不退转,就是圆证三不退。不退转这是说到究竟,前面讲须陀洹是菩萨里头最低的,阿惟越致是讲到菩萨里最高的。阿惟越致在普通讲,圆教初住就证得了,就开始证得,证得一分,因为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三不退他都证得了;虽然证得,不圆,圆是圆满,没有欠缺。圆满的证得是谁?等觉菩萨,像观音、势至、文殊、普贤。你看看,说个最低的,说个最高的,当中都包括了;换句话说,菩萨五十一个等级,在西方极乐世界逐渐在进级、在升等。虽然在升等、在进级,他又没有迹象;换句话说,不知不觉的就成佛了,甚至於我还没想成佛,怎么就成佛了,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微妙之处。

  【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可以说这一章经里面是描绘西方极乐世界那边的人生活状况,法喜充满。显出它没有苦,真的没有一切苦恼,确实是极乐世界。再看底下一章:

  【泉池功德第十七】

  这是给我们说明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七宝池与往生的人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莲花都生在七宝池当中。往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在传记里面看过,中国古时候往生的人,没有往生之前看到莲花。我在美国旧金山,还有一个同修他也见到过,这个人也是专修净土法门的,决定不是妄语。他这个事情只告诉我一个人,他不是在外面宣扬,所以他的名字我也不便宣布。他跟我说,他在念佛止静的时候,就是静坐坐著念佛的时候,忽然看见面前有一朵莲花,莲花光色之美无法想像,从来没见过,莲花摆在面前。尤其特别的是莲花上有他自己的名字,这跟经上讲的完全一样。他来问我这是什么相,我就告诉他,你好好的念佛,你将来一定往生,莲花上是你的名字,没错!

  所以经上讲,十方世界念佛人,包括我们,我们一起心一动念,七宝池里面就长一朵莲花,就一个花苞。这个莲花上就有你的名字,决定错不了。将来你往生,阿弥陀佛手上拿的莲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莲花;换句话说,莲花是自己修的,七宝池是阿弥陀佛提供的。阿弥陀佛提供我们七宝池,莲花要自己种,自己不种莲花,阿弥陀佛不能变个莲花来给你,莲花是自己种的。这个事情千真万确,你看现在的人他还能见到,可见得这个事情决定不假。我们这里一起心一动念,发个真心「我要生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有一朵莲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莲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这个花长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点。可是我跟诸位说明白,这个事情是真的,为什么?你真正能得的到,可以能得到。

  所以,莲花就跟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弥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变现出来的,它没有从小长到大,没有生灭法,到那里去是什么样子马上就是什么样子。莲花是我们自己种的,所以它就有慢慢长大,到我们往生那一天,就长到那时为止,到那时候看你的莲花大小,你一往生到那里去,花就那么大。所以这个花,经上讲「有一由旬者」,一由旬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万由旬」,那个花就非常之大。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个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不是阿弥陀佛不公平,是我们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样,才有这样的差别。

  诸位要明白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头脑里不能想别的,一定要想阿弥陀佛,一定要想极乐世界。不要在这个世间跟人家比财富,为什么?这个地方的财富你再多,没有一样你能带得走,不过是借给你看几年而已,假的,你何必把精神浪费在这些地方!生活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了,要把我们全副的精力用到念佛上,为什么?我要跟人家比赛莲花大小。我现在穿的也不如你,吃的也不如你,也没有你有钱,你出去坐轿车,我出去要走路,没有关系,再过几年看看,我到西方,我的莲花比你大好多,那就不一样了。所以,要争取就争取永恒的。西方极乐世界人无量寿,莲花也是无量寿,那是真实的。而且莲花是随身的,也就是交通工具,你要到十方世界去,坐著莲花,莲花就飞去了。我们最近发现飞碟,飞碟不是圆圆的吗?莲花是最高级的飞碟。所以,一定要争取最真实的,世间一切法不真实,我们不必要操那么多心,过得去就可以了。请看经文: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

  这句话是总说,是讲的总相。『池』就是七宝池,七宝池里面有泉水,这个泉水是八功德水。这个水不是死水,是活水,为什么?它流动的。池子水往哪里流?它很奇怪,这个池水能往上流,我们这边水不能往上流,只能往下流。它可以往上流,又可以往下流,自在的流,美不胜观。底下是讲它的大小,也就是讲它的形状、它的量,形与量。

  【纵广深浅。皆各一等。】

  这句话是指上面而说的。『等』就是平等。什么叫平等?能随一切众生意,就叫做平等。不随我们的意,就不能叫平等。随我的意,也随你意,也随他意,能够随一切众生意,这叫「等」,这很妙的。下面是讲它的长度。

  【或十由旬。】

  『由旬』是古印度长度的单位,它有大、中、小之别,大由旬合我们中国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是四十里。但是古印度,佛出现的那个时候,相当於我们中国的周朝,我们中国周朝的度量衡比现在用的要短很多。所以我们看到经上讲,往往看到一个人身高是一丈六,一丈六我们看起来,现在通常人身没有那么高,哪有那么高的人?其实如果我们要看一看弘一大师《律学三十三种》,它里面有一篇叫「周尺考」,就是考证周朝时候用的尺,大概只有我们现在的市尺半尺,五寸多一点。所以他们那个时候讲一丈,就是我们现在的五尺,一丈六就是八尺,八尺高的个子,有,高个子的人有。所以周尺比我们现在的小。因此,由旬也是如此,那个时候讲的四十里,恐怕只有现在的二十里。这是讲池子小的。

  【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百千由旬』是说池子大的。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非常之多,此地举的例子是讲堂左右。你看这种七宝池。

  【湛然香洁。具八功德。】

  这一句是讲池水之德。八功德水,小本《弥陀经》上也说,我们这大本里头又说到了,可见得八功德不是假的。《观无量寿佛经》里把这八种功德讲得清清楚楚,我们简单的说一说,也就是它有八种特别的好处。第一种好处是「澄净」,水澄净,澄是干净,水干净。从池上面看到池底完全透明的,一点混浊都没有,这个水好;换句话说,一点渣子都没有。第二种好处是「清冷」,水清,就是清凉。第三种好处是「甘美」,这个水你去尝尝味道,甜,水是甜的。不像我们这边的水没有味道,甚至於还有水味道很难吃,像海水的味道就不好,没有办法品尝的。我们这个世间也有甘泉,少,非常之少,水是甜的很少。西方极乐世界的水统统都是甜的。第四种好处是「轻软」。我们这里水很重,拿一桶水,我们力气小的人都拿不起来。西方极乐世界的水很轻,一大桶,一个手指就拿起来了。不是西方人力气大,它水轻,它的水没有分量,这个很特别,我们这里的水比重是有相当的重量,它轻、软。

  第五种好处「润泽」。润泽我们这边的水也有,但是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比。何况我们这边的水,你要用少量的水,对皮肤是有润泽;如果你在水里头泡上几天,人身都泡浮肿了,这个水就不是润泽。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水,就像我们现在很高级化妆用的油一样,它能够润泽皮肤,能够保养身体,它有这个好处。到西方极乐世界,再不必用香水,七宝池里头八功德水,比哪一种香水都高明,是自然的,不是化学制造的。第六种是「安和」。上次跟诸位说过了,水能够随心所欲。不像我们这个世间,不会游泳的人怕水,掉水里面去就爬不起来,害怕!西方极乐世界不会,不会游泳的也没关系,你掉下去,想水浅一点,它马上就浅了,决定淹不死人的。所以这是安和,决定的平安。

  第七种,这个水的功德,不但可以解渴,我们这里是口渴了,水可以解渴,那里的水可以解除饥饿,肚子饿了,喝一点水就饱了,不要用其他的饮食。而且这个水吃了之后,真是百病不生,长养功德,是能够滋养道品的,决定没有过患,就是没有副作用。第八种好处,「长养善根」,实在讲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身体,经上讲他们所受的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身上决定没有肮脏。为什么天天还在七宝池里面洗澡?七宝池里面洗澡,能够把我们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慢慢就洗掉了,这个不得了,所以他就会成佛,长养善根是这个意思。它不是洗我们身体上的尘,身体上没有尘垢的。洗一次,心里的烦恼就减轻,见思、尘沙、无明逐渐减轻。有这么好的功德,称之为「八功德水」。底下一段是讲岸边的庄严,就是七宝池的岸边。

  【岸边无数栴檀香树。】

  我们这里烧的香,供佛的香是檀香,这个烧的檀香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真正的檀香是无价之宝,我们阎浮提的栴檀香是宝物,也是随著众生业力,现在众生没福,这个宝没有了,不现,没有了。我们在传记里面曾经见到有一桩事情,在古代汉朝时候,西域,那时候的印度,有一位高僧到我们中国来。他带的就有栴檀,栴檀很少,只有四丸,他做成像丸一样,只有四丸,一丸也没有好大,拿这个进贡给皇帝。进贡现代话叫送礼,我把这个做为礼物送给皇帝。当时送给皇帝的礼物都是有规定的,香不能少过一斤,送给皇帝的礼物,香至少要一斤。这四丸恐怕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二两而已,距离一斤这个数字差得太大了。所以,当时朝廷就拒绝,就不让他用这个东西做为进贡的礼物。这个法师说,好吧!你嫌太少了,我就烧了一丸。他就燃烧一丸,这丸香一烧,那时候汉朝首都在长安,四十里统统闻得到。这个皇帝就稀奇了,那个三丸收了,皇帝也要了,就收去了。而且这个香大家闻了之后,许多病都没有了,它有这个好处,这是我们世间的旃檀。

  西方极乐世界的旃檀比我们这个地方好得太多了,我们这个地方的香不能跟西方世界的香相比。旃檀香树到处都是,不像我们这个地方非常稀有,它那边太多了。

  【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

  『修』是长,修条就是树枝很长,树条很长。『密』,叶非常浓密。

  【交覆於池。】

  池岸边非常之美。

  【出种种香。世无能喻。】

  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东西能够比喻。前面曾经说过,西方极乐世界是香光庄严,那个世界是众宝所成,这些宝不但都放光,而且这些宝都放香,都有香气。

  【随风散馥。沿水流芬。】

  这两句实在写得太美了,这个光华香气随风远播,到处都能够闻得到。底下讲池里面的庄严,七宝池里面的庄严。

  【又复池饰七宝。】

  池子里面也是有七宝。

  【地布金沙。】

  池底下不是泥沙,是金沙,金沙铺地,铺的池底。

  【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华。】

  这都是梵语,『优钵罗』是青色,都是莲花,青色的莲花。『钵昙摩』是红色的莲花。『拘牟头』是黄色的莲花。『芬陀利』是白色的莲花。所以这四色莲花,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就是这个意思。实在讲,七宝池里面的花颜色非常之多,并不只是这四种,这是略举四种而已,如果一一举,说不尽!后面一句有个总说:

  【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这是讲七宝池里面的庄严。这些莲花的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十方诸佛刹土念佛众生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托胎之处。他将来来就是在花里面化生,他的宫殿楼阁都在莲花里面,所以这个莲花也很大。

  【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或欲灌身。】

  这是讲水的形态能如人意。你在七宝池里面洗澡,你想水多深它就多深,随心所欲。尤其是妙,妙在我们两个人同时在七宝池中洗澡,我想水深一点,我感觉得水就深一点,他想水浅一点,他感觉到水就浅一点。两个人同在一起,感觉水的深浅不一样。有些人会游泳的,他要水深,好潜水;有些人不会游泳,怕水,水最好浅一点。你看同在一起,他们两个人感触确实不相同。水能如每个人的意,不是一个人一个人换的,同时在一起,各如其意,这个了不起,这是不可思议。

  后面是讲水的温度随意。你要想水灌身,像我们现在淋浴,七宝池水自然就上去淋下来,它不要用任何工具,自自然然的。

  【或欲冷者。】

  水凉一点。

  【温者。】

  这是热一点。

  【急流者。】

  水流得快一点。

  【缓流者。】

  流得慢一点。

  【其水一一随众生意。】

  没有一样不是随我们自己意思,那个世界真是事事如意。我们这个世间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恐怕还不止八九,西方极乐世界是样样随心如意,没有一样不如意的。末后两句重要。

  【开神悦体。净若无形。】

  『开神悦体』是讲水的妙用。『净若无形』是讲水的形相,水之干净几乎看不到它的形状,到这种程度。我们的水一看就晓得水在哪里,为什么?不干净,里面的矿物质、化学物质,显微镜一照之下,里面什么东西都有,不干净。西方极乐世界的水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无比的清净。它最大的好处是开神悦体,神就是神识,开就是开悟,那个水里面洗了之后会开悟,体是身体。你每在池里洗一次澡非常的愉快,那是真正的享受,为什么?烦恼洗掉了,无明洗掉了,这个了不起!我们这边什么样的水也没有办法把你的烦恼、无明洗掉。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里的八功德水,可以把我们烦恼、无明洗掉。

  【宝沙映澈。无深不照。】

  这两句是描绘宝池的总德。『宝沙』是池底的金沙,因为水太干净,从上面看到底,『映澈』是看到底。『无深不照』,一切境界照在池水里面清清楚楚,就像镜子一样。它的好处还不只如此,我们愈往下看,好处愈多。

  【微澜徐回。】

  『澜』是波澜,风吹在水面上,水就起了一点小波浪,「微澜」是很小的波浪。『徐回』是慢慢的回流。

  【转相灌注。】

  这个池的水流到那边的池,那边池水流到这边,这就非常之美。因为它的水可以往上流,所以不必下面有水道,用不著,不必有水沟、水道,用不著,它的水可以往上流。

  【波扬无量微妙音声。】

  因为有波浪,有水流注,这个池的水流到那边,那边的水流到这边,当然水流就有音声。音声会说法,这是不可思议,水流的音声都会说法,说无量妙法。

  【或闻佛法僧声。】

  这就是三宝声。三宝,前面跟诸位略略的提过,就是觉正净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自性三宝之声。广义的说,是十方三世一切三宝你统统都能够听得到。

  【波罗密声。】

  『波罗密』是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

  【止息寂静声。】

  『止息』就是禅定,「止息寂静声」这是禅定的别名。

  【无生无灭声。】

  这是声闻、菩萨证果之声。小乘是声闻,证到阿罗汉果,不生不灭,证得偏真涅盘。大乘菩萨入无住涅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无住涅盘,无住涅盘是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也是『无生无灭声』。

  【十力无畏声。】

  『十力无畏』是如来果地上特殊的德能,菩萨所没有的,这个与菩萨不共的。在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池水流注的声音,都会演说如来果地上的十力、四无所畏。

  【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

  这个几句,总而言之,水说法无异於前面所讲的宝树。无量无边的佛法,我们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要是觉得阿弥陀佛太威严,不敢去见他,不要紧,你在宝树里面统统学到了。七宝池里头沐浴的时候,听听水的声音,也全都学到,这个多自在!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无法不说,你想听什么法门,它就给你听什么法门。从初学一直到成佛,没有一法你听不到的,随心所欲,想听什么就听什么。

  末后是『甘露灌顶受位』,这是示现成佛,示现成佛的时候叫「灌顶受位」。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

  这一小段是闻法得益。前面是讲学,闻法是学,学了之后你究竟得到了什么?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学的时间很长,一无所得,那是白学了;学了,一定要能够得到,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特别注意。我们自己在学佛,自己一定比谁都了解自己,你说有个高僧大德,我们向他请教,问问他我学得怎么样了?自己清楚,这个事情不必问人,只要回头自己好好的反省反省,我学佛,今年跟去年比较一下怎么样,有没有进步。从哪个地方去反省?这个地方讲的几句很好,就够了,足够用了,「清净、无分别、正直、平等」,就这几桩就行了。我今年的心比去年是不是清净了一些?心清净,烦恼就减少。我今年的分别执著比去年是不是减少了?我今年对人,处事待人接物,我用的心跟去年用的心一样不一样?是不是逐渐接近真诚,真心、诚心?对於一切法,我的看法、感触是不是逐渐平等?你用这几样来省察,就晓得我们自己学佛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受用,都在这上面。这是细说,粗而言之就是烦恼轻、智慧长,我们佛才没有白学。

  学这么多年,如果功夫一点都不能长进,这个自己要反省,不是理论上的错误,就是方法上的错误。如果理论、方法正确的话,这种进展一定可以得到。得到相当的程度,给诸位说,自己有许多吉凶祸福之事,自己都能够预知,都晓得。所以他要往生,什么时候走,他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於一些人发生什么事,他也知道。知道为什么不说?有的能说,有的不能说,我们俗话说泄露天机,那不可以的。什么叫泄露天机?实际上是因缘果报。你造的那个业因,你应当受果报,我给你说穿了,你不受,避免了,但果报能不能逃掉?逃不掉,你将来还是要受,将来受的时候比现在受还要痛苦。他看到你受果报,他知道,不是不知道。所以许多事情能够预先晓得,这是修学真正有收获、有受用。『成熟善根』。

  【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

  这是讲闻法自在,随心所欲。我想听,就听得清清楚楚,六尘都给我说法。我不想听,就清清静静,一点音声都没有。不是说我不想听他也在讲,这就很麻烦了,我想听的时候他不讲。这是你想听什么都听得到,不想听的时候是『了无所闻』。

  【永不退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前面讲的相应就是与自己的愿望相符合,想听什么就听什么。永远不退无上菩提。

  【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於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

  这一段经文非常重要,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第二十四愿「莲华化生」的成就,莲华化生。佛门常用莲花表法,也就是用莲花作为我们佛教的一个标帜,作为佛教里面一个图徽,就是图案。常用的还用法轮,也有用卍字,卍字是代表吉祥如意。但是用莲花跟法轮最多。莲花表法也表得非常圆满,像我们世间的莲花长在水池里面,根生在泥土里面,把泥土代表六道,六道染污、不干净。花的茎是在水中,花开在水的上面,不是开在水里头,开在水上面。这根茎在水当中,把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清净,水清净,代表四圣法界。花开在水上面,代表不但六道我不染,四圣也不染,超越十法界。所以泥代表六道,水代表四法界,合起来是十法界,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那叫什么?叫一真法界。所以莲花代表一真法界,超越六凡四圣,它是表这个意思。

  第二个表法的意思是因果同时。其他花总是先开花后结果,莲花不一样,莲花一长它里面就有莲蓬,莲蓬里就有莲子,所以它是因果同时。佛法里面讲真的是因果同时,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与果永远分不开。所以佛家用莲花来表法。

  西方极乐世界也叫做莲花藏世界,它那个地方莲花特别多,也就证明莲花不是阿弥陀佛种的,刚才说了,是十方一切众生念佛往生所现的。阿弥陀佛他老人家很慈悲,提供七宝池,七宝池是阿弥陀佛提供的,其余那些无量宝花是阿弥陀佛威神变现的。唯独莲花是十方众生念佛的人,他们清净心里面、念佛心里头变现的,自然化生。我们这里有一念,我们在座的同修每个人有一念,西方七宝池里面就有一朵花生出来。这个很好,可是大家也不要太欢喜,为什么?如果你要是退了心,莲花就枯掉了,没有了。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不想去了,莲花就没有了,就枯掉了。或者「这个法门好是好,禅比这个还要好,算了,我就参禅去,我不念佛了」,这个花慢慢也枯掉了;你学密去,花也没有了。这个花只与念佛相应,你搞别的,花都不相应,这一点要知道。

  如果你学别的法门,你还是求生净土,还行,这花还能保持住,不会那么快枯掉。譬如我学教,我学天台,但是我念佛,我的志愿求生净土。像很多古大德,教宗天台,我教专门研究天台,专门研究《法华经》、讲《法华经》,但是我自己念佛求生净土,这个可以。民国初年有不少出家在家的大德,他们走的路子很多都是这样的。像应慈法师,他一生弘扬《华严》,杨仁山居士也是弘扬《华严》,但是他们统统都是念佛的,他们标榜的是「教宗华严,行在弥陀」,他能往生。这也算是专修,因为他早晚课统统是念佛。当然,最专、最纯的就是专修净土法门,我们依的经典也是净土三经、五经,一向专念,发心求生净土,你的莲花决定是天天在长大。所以,我们念佛的心、求生的心,就是滋润那个莲花,就是莲花的养分,养分多,莲花愈长愈大、愈长愈美,光色愈好。

  【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这两句在这个地方看到了,西方人的身体之好,无法形容。为什么说他的身体是『清虚之身』?我们这个身体为什么不行?我们这个身体天天吃五谷杂粮,所以没有法子,我们的身体不干净。年岁大的时候,什么毛病都生了。为什么年岁大的人毛病统统都出现了?诸位要晓得,不干净。人实在讲就是一个机器,就像一部汽车一样,里面好多零件组合的,我们人身体也是。现在一解剖就知道了,心、肝、脾、胃,好多管道连起来的,血管就是管道,联系起来的。管道用久了,里面肮脏的东西堵塞,这一堵塞,毛病都出来了。什么东西堵塞?就是脏的东西堵塞。所以要晓得,身体老化之衰,原因在此地。如果你每个管道都洗得干干净净,你跟年轻人没什么两样!好像车一样,旧车因为用久了,管道里头总是有肮脏的东西,虽然有排出去,肮脏东西它黏在旁边,黏久了它就生锈,车就故障了。如果你天天清除,清得它一点脏东西都没有,你用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跟新车还不是一样!原理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饮食,当然有排泄,排泄总不能百分之百排泄得那么干净。排了百分之九十九,还留一分,这个一分终年累月在那里累积,累积到几十年,麻烦就大了,就出毛病,就不健康了。所以,你们同修如果稍微要注意一点,你看看人有什么病,这样病痛,那样病痛,你问问他大小便怎么样?一百个病人,九十九个大小便不好,管道不通!所以医生诊病的时候,先问你大小便怎么样,大小便很正常,医生说你这个毛病不大,不要紧。为什么?管道通,没有大碍。

  西方极乐世界受清虚之身,他们那里没有五谷杂粮,他不需要饮食,禅悦为食,不需要饮食,每个人都是入念佛三昧,他还要什么饮食。不要饮食,为什么经上讲,想到饮食的时候饮食东西都来了,后面「受用具足」这一章就讲到了,为什么会有?那是习气。我们在这个世间每天要吃三顿饭,还要吃几道点心,一到西方极乐世界,「我怎么还没吃饭」,想起来了,你这一想,菜饭马上摆在面前。一摆在面前,「我现在在极乐世界,不要吃了」,马上就没有了。实在讲,都是示现出来看一下,没有吃的。为什么?这就是老毛病习气没有忘掉,常常想到我怎么没有吃点心,怎么没吃饭?它就会现前了。所以,非常奇妙的世界。纵然饮食现前,经上讲实在没有吃的,一现前,他马上就晓得,「我现在在西方世界,不是在娑婆世界,不需要饮食」。

  『无极之体』是讲那边的身相,不是从小孩慢慢长大的,不是的。一到那个地方,化生,变化生。一变成那个身相就跟阿弥陀佛一样,跟阿弥陀佛一样高,相貌一样,皮肤颜色也一样,没有一点差别,换句话说,完全照阿弥陀佛的样子变现出来的。因此没有生老病死,所以叫「无极之体」,没有生老病死。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好多行业都没有,我们这个世间许多行业,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没有医生,没有制药的,为什么?他人不生病;也没有织布的,纺织厂也没有,也没有做成衣的,为什么?他想衣服,衣服就来了,他不要做的;也没有卖粮食的,也没有种田的。我们这个世间好多行业,各行各业,在西方极乐世界统统看不到。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一个行业,哪个行业?教书的老师,阿弥陀佛天天为我们讲经说法。有老师、有学生,只有这个行业存在,其他的行业都不存在,所以这个世界好!

  【不闻三涂恶恼苦难之名。】

  名都听不到,哪里还有事实!『三涂』是三恶道,『恼』就是烦恼。西方极乐世界听不到什么叫烦恼,烦恼这个名词在西方极乐世界是永远听不到的,没有这个名词。

  『苦难』,前面讲的三苦、八苦,西方极乐世界没有。难是八难,八难,实在讲统统是指的闻法。世间人你一生日子过得再愉快、再有福报,如果一生听不到佛法,就叫遭难。为什么?听不到佛法,来生保不住。八难一开头,第一个就是「三恶道」,三恶道的人太苦了,他没有时间来闻法,太苦了。释迦牟尼佛说,「贫穷学道难」,贫穷的人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听经、叫他来念佛,他摇摇头,我不干,肚子还没有混饱。所以他学佛难,三恶道是一难。第二种是「世智辩聪」。有世间聪明智慧,你跟他讲,他反驳,他不能接受,这是难。就是世间聪明人,像这些学者,愈是在社会上有身分、有地位,他觉得学佛好像是一种迷信,学佛好像是愚痴,有损他的身分。实在讲他不了解佛教。世智辩聪也是难。

  「盲聋瘖哑」,这个也是业障,很重的业障。眼睛瞎了,见不到佛像,看不到佛经,这是他的苦难。聋了,他听不到音声,听不到说法,也困难。哑,心里有疑问问不出来,有疑惑的时候没有法子请教别人,这都是障难。障难之中,「长寿天」,长寿天是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很长,四空天里头没有佛法。你生到四空天,或者是你修定,修无想定,修成功之后,第四禅的无想天里头也没有佛法,没有人说法。到你定功失掉了,像非非想天,八万大劫这么长的时间,再堕落下来。你看一停就停了八万大劫,没有机会闻佛法,太可惜了!八万大劫,好多佛出世都过去了,这个机会没有了。佛给我们讲的八难,还有「佛前佛后」。你出生,得到人身,佛没出世,世间没有佛法;或者佛出世,已经灭度了,佛的法运完了,生在灭法时期,统统都是说明没有闻佛法的机缘。

  所以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尤其佛法当中这部经、这个法门,是无比稀有之法,你能够听到,就是彭际清老居士所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今天在此地遇到了,遇到之后,自己深深得佛法的利益,才会体会到佛恩难报,我们用什么方法报佛恩、报祖师的恩?没有法子能报佛恩。报佛恩唯一的方法,就是把这个法门普遍的传播,普遍的介绍,发扬光大,使一切众生都有机会听得到,都有机会接触到。除这个方法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能报佛恩,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

  【尚无假设。何况实苦。】

  就是讲这些三途、恶恼、苦难,假设都没有,假设的名都听不到,哪里还有这些事情!所以无苦,这个世界没有苦。

  【但有自然快乐之音。】

  『音』就是种种微妙的乐音,音乐。种种说法、开悟的法音。

  【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因为这个缘故,这个世界才叫做极乐世界。这一章经文不长,自己细细去想想,体会里面的义趣。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超世希有第十八】

  这一章给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威德、神通,样样都是无比超越十方的。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

  你看这个地方经文说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有声闻、有阿罗汉、有天人,这是『顺余方』,就是他方世界的俗谛,就是世俗的称呼,顺他方世界的称呼。极乐世界有没有?没有,极乐世界纯一菩萨。但是要晓得,虽然讲他是天人、阿罗汉、声闻,他的相好庄严跟阿弥陀佛一样,决定没有两样。经上说得清楚,『所有众生』,这些众生包括下下品往生的,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一念往生,都包括在这里面。因为经文上没有说下下品除外,没有这个解释,没有这一说,那么下下品五逆十恶去往生,都包括在里面。

  『容』是容貌,『色』是色相,『微妙』。『超世希有』,超是超越,世就是一切诸佛世界,超越一切诸佛世界,非常之稀有,独特的殊胜。真实庄严不可思议的是『咸同一类』,这一点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是一类的。如果我们讲有菩萨、声闻、缘觉,就变成三类。十方世界有十法界,十大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只有一类。所以你看到色相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菩萨、佛,所有大众容貌形色完全相同。

  『无差别相』,实在没有差别相。我们凡夫听了之后会觉得惊奇,到那个地方,谁是阿弥陀佛也不认得,每个人相貌都一样,晓得哪个是阿弥陀佛?哪是观世音菩萨?这个不要紧,因为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他心通,不但对於每个人决定不会认错,而且还晓得每个人生生世世的事情。你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你在哪方世界,你是做什么的,你是修什么的,统统知道,生生世世的事情都知道。有他心通、有宿命通、有天眼通、有天耳通,六通具足,六通的本事、能力差不多跟等觉菩萨相彷佛,这么大的能力。这是阿弥陀佛不思议神力加持的,要靠我们去修,那要修到哪一劫才修得到?一生到那里就得到了。

  『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这个要知道,虽然身形色相完全一样,但是毕竟烦恼轻重差别还是不相等。像我们初去,带业去的,就叫做天人,烦恼没断。如果见思烦恼里面见惑断了,就叫你做须陀洹,他方世界的称呼,其实你的身相跟佛是相同的。决定不像他方,他方,菩萨就是菩萨的相,菩萨相非常圆满、非常慈祥。声闻的相就不同,奇奇怪怪的,十八罗汉,声闻,你看看每个人的相不一样,奇奇怪怪的,他不相同。为什么不相同?他烦恼没断尽,他心还不平等。菩萨的相为什么慈祥,相貌都差不多?因为菩萨的见思烦恼断尽,无明也断得差不多了,所以逐渐他的相貌接近了。佛佛道同,到成佛,相貌完全一样。

  西方世界的好处,去并没有成佛,烦恼都没有断,根本就是他方世界人天的身分,但是那个地方的相貌、神通、道力、享受就跟佛一样,这个叫不可思议。很多讲经说法的法师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理上讲不通,理上应该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才讲得通。为什么我们人心不同,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相同?这个世界的相书拿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讲不通了,人心同,相貌才能相同,人心不同,相貌也相同,奇怪!实在说,你要仔细去研究,不是不同,还是有相同,什么相同?我们别的心不相同,「信愿持名」相同。等觉菩萨他怎么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他相信净土,发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往生的,他是等觉菩萨,他往生了。我们一品烦恼也没断,我们怎么去的?我们也是相信,也是发愿,也是念阿弥陀佛去往生的。别的不谈,我们单谈这个因相同,到那里果报应该也相同。你要明白这一层因果,这桩事情才能够解释,否则的话,没有法子解释。修因相同,到那里果报也相同。至於我们自己阿赖耶识里的烦恼,到那里以后慢慢再断,那是另一桩事情。要把阿赖耶识里头业习烦恼的总帐统统算在里面,那真的讲不通。所以,教下的法师他不相信有他的道理,他是被教网迷惑了,没有能够突破教网。

  底下有一番比喻,比较正报之殊胜。请看经文,这一段比喻好懂。

  【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

  这讲一个乞丐,贫苦的要饭的一个乞丐。

  【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

  就拿一个乞丐,拿一个在人间做帝王的,他们两个站在一起,你看看那个样子像不像一样?当然不像。帝王是富贵相,一看就看得出来,那个贫穷下贱也一看就看得出来,贫贱。相貌不相类,差别很大。再比较:

  【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

  世间王最殊胜的是『转轮圣王』,那个福报第一大,普通世间一个王跟转轮圣王一比较,那就像乞丐一样,不能比。

  【转轮圣王。威相第一。】

  他的威德、相貌在世间人里面来讲第一。

  【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

  忉利天是天王,人间的王跟天王一比,怎么也比不上天王,人间再大的富贵,没有法子跟天王相比。用这个来比较。

  【假令帝释。】

  『帝释』就是忉利天王,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就是佛家讲的帝释天王。

  【比第六天。虽百千倍。不相类也。】

  『第六天』是他化自在天王。忉利天王是欲界第二层天,再跟第六层天去比,也跟乞丐在帝王边一样,那就很难看,不成比例。这是比到了他化自在天,欲界的天顶,那是富贵到了极处。

  【第六天王。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光颜容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

  这个地方希望同修们要特别注意。这是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西方极乐世界普通的一个众生,也就说明,哪怕是下下品往生的,比他化自在天王的相貌殊胜得太多,不能相比!我们通常讲极乐世界一切众生相貌之好,我们想不出来究竟好到什么地方,佛用善巧方便给我们做了个比喻,说明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大众他们色相之好,用第六天,比第六天王还殊胜得万亿倍,简直不能比。第六天人跟西方极乐世界人站在一起,就跟乞丐站在帝王边一样,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色相之殊胜,诸位从这个地方去体会,真实不可思议。

  色相端严是人人希望的,西方世界人色相端严为什么这样好?从性德里面显出来的,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你,威神加持你,他四十八愿愿力加持你,是你自己念佛的功德显现的。所以,诸位讲修功德、修福德,功德、福德殊胜第一就是念阿弥陀佛。大家不知道念阿弥陀佛的好处。你去念《大方广佛华严经》,不如念《无量寿经》;你去拜「万佛忏」、念万佛,不如念一声阿弥陀佛。所以经上一再跟我们说,一切诸佛,阿弥陀第一,前面我们念过,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光中极尊」,无比殊胜。这是我们同修一定要晓得的。你晓得之后,你的心才会定下来,从今而后,死心塌地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不再打妄想,不但世间一切法不能够诱惑我,动不了我的念头;一切大乘佛法,显密诸宗,也不能动我的念头,我也不会受这个诱惑。我们这样一生决定往生,往生品位就看你平时念佛功夫的浅深。

  所以,功夫不是在念佛多少,在功夫浅深。浅深是什么?就是你念佛功夫能不能伏烦恼,能不能断烦恼。你能够烦恼伏住,你的品位一定增高。你要是能够断烦恼,连地位都升高,不但是品位,从凡圣同居土就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不是做不到,确实可以做得到,只在乎我们认真努力。我们要把世缘放下,世间一切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舍弃、要放下。要把佛法放下,像莲池大师所讲的「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别人行」,你们谁爱修行谁去修,我从今之后,就念一部经,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圆成佛道。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