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在线念佛净空法师佛经故事佛教文库白话佛经佛学辞典大正藏续藏经龙藏意见反馈
当前位置:首页 - 九七年新春开示 - (共一集)
九七年新春开示  (共一集)  美国华藏净宗学会  档名:21-036-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首先,我们也随俗给诸位同修祝福新年快乐,精进吉祥。今天难得有这么好的因缘,大家能够在此地相聚一堂,谈谈佛法。在这些年,我们净宗有这一点小小的成就,得来相当不容易。趁年初,我把这一段的历史,简单给诸位作一个报告。

  佛法的修学,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个机缘就相当不容易。因为佛法表现在外面,是无可否认的宗教,佛法是宗教,这是一个事实。而很少人知道佛法是教育。我在早年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的时候,他老人家给我讲「哲学概论」,讲到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我们就感到非常奇怪,佛经怎么会变成哲学了?他不但是这么说,而且在最后下结论说:「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修学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结论很动人,我就是被他这两句话引导来涉猎佛家的经典。当然经典甚深,尤其是大乘经典,可以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正如《华严》与《大论》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凭我们的浅学,涉猎甚深的经藏,困难的情形可以想像得到,这个就要靠缘了,我这个缘算是相当殊胜。接触佛经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二十六岁的那一年,就遇到章嘉大师,是一个朋友给我介绍的。接受他老人家的指导,每一个星期,我跟他老人家见一次面,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我跟他三年,章嘉大师圆寂了,而这三年当中,就奠定了修学的基础,所以这个恩德永远不忘的。

  大师圆寂之后,又隔了一年,我由朱镜宙老居士介绍,认识台中李炳南老居士,以后我跟他老人家十年,整整十年。而这十年当中,主要的,他劝勉我要发愿弘扬经教。他说末法时期讲经说法的人太少了,可是这一桩事情决不是一时。我们最初不但是不敢讲自己愿意学,连这个念头都不敢动。他以善巧方便来诱导我们,让我们知道这桩事情虽然很难,但也不是想像当中的难,难里面还有容易的,这就很奇怪了,这是我们怎么想也想像不到的。

  我到台中亲近他老人家的时候,他们正在教一批学生讲经,就是训练讲经人才。台中莲社有个「经学班」,就是培养讲经的人才。李老师上课的时候,就带我去参观,他说你先去看看,我说好!看看可以,我就跟著去看看。结果一看,这里面学生的年龄三分之二都比我大,而且大很多,其中有一位年岁最大的六十岁,我们那时候才三十岁,大我三十岁。再问问他什么程度呢?小学毕业!我就吓了一跳!小学毕业、六十岁,在那里学讲经?学多久呢?一个月!一个月就会讲,就能上台,讲得还挺不错的。我一看,这个不难嘛!这个我也行!至少我年岁比较轻,轻很多,我念的书也比他念的多,这样就把勇气鼓起来了。李老师教人讲经的期限是一个月,我现在在新加坡教人讲经是三个月。去年第一届毕业的时候,正好中国大陆茗山老法师到新加坡讲经,听到我在那里开这个班,他来了。老法师来指导,那就太好了,听听我们学生在台上的表演,很满意。学生讲完了,老法师来告诉我,他说:「要不是我亲眼看见的,你说三个月学会讲经,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我就告诉他,我学的时候,是一个月学会的,不是三个月。

  方法就很重要了。但是比方法更重要的,学讲经并不难,要讲得好就难了,那就不是容易的事情。真正讲得好,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发心,一定要发舍己利人、续佛慧命之心。你的心与佛心相应,这样才能够深入经藏。换一句话说,必须得三宝加持,得诸佛护念。任何一个讲经法师,如果得不到诸佛菩萨加持,不可能讲得好。以后我读《华严》,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里面也有这个说法。我们才真正明白,等觉菩萨讲经说法都得诸佛加持。怎样才能得到佛菩萨加持呢?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是性德,自性本具的。

  你们有同学刚才问,《无量寿经》上讲的八个「自然」,《楞严经》上讲的「清净本然」,这个真诚、清净、平等、觉是自性本然的,是性德。性德一切众生都具足,可是显现不出来。为什么显现不出来?佛在经论上常说,有东西把它障碍住了,什么东西呢?佛常讲「二障」,两种障碍,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这两种障碍是怎么来的?这个起因就非常复杂了,因为这两种障碍,不但障碍你的智慧,障碍你的自性,而且将本然的演变成不自然。要用现代的名词来说,清净本然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自然生态」,能够说是保持自然生态,这是最美的、最真实的、最健康的。这个自然生态要是被破坏了,麻烦就来了。

  佛告诉我们清净本然,真正自然生态是什么?是一真法界,圆满报身,那是真正的自然。《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弥陀经》上讲的极乐世界,是清净本然的,是一丝毫没有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清净本然被什么破坏呢?被妄想破坏了,被执著破坏了。《华严》「出现品」里面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是本然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由此可知,妄想、执著破坏了自然生态。守住自然生态的环境,是诸佛与大菩萨。因为你有妄想,这妄想就是无明,变现出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由於你的执著,执著就是烦恼,变现出六道轮回。所以,六道、十法界从那里来的?从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

  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教我们恢复清净本然。没有别的,所以这才讲佛法从缘生。如果你没有破坏自然环境,何必讲求环保呢?没有这个必要了。现在讲求环保,那就是跟我们讲佛法意思相同的,教我们如何再回归到大自然,佛法无非如此而已。这个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心」。印光大师说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用真诚的心,尊师重道。

  佛在《吉凶经》里面,一开端就告诉我们,我们要想学道,也就是要想恢复到清净本然,第一个条件是「亲近明师」,也就是我们讲的「善知识」。我们不能不依靠善知识,依靠善知识第一个条件,就是「老实」。老实就是听话,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这叫老实人。这样的人老师愿意教,他可以成就。如果不听话,自己的意见很多,妄想很多,佛菩萨来教,他也不能成就。

  我念的书不多,受的教育程度很低,我只初中毕业。我的长处就是老实。我到台湾之后,我所亲近的,确实都是当时一流的教授,真实的善知识。他们非常热心的教导我,凭什么呢?就凭我老实、肯学、听话。我遇到方老师,我找他,是仰慕他的大名,我写信给他老人家。我的信写得很诚恳,目的是想到学校听他的课程。他回我的信,要我到他家里去给他面谈。谈了之后,他告诉我:「你不必到学校去。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你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听到这个话,就像凉水浇头,没指望了,这被老师拒绝了,当时我就感觉到很难过。大概方先生看出来了,於是他就安慰我:「这样好了,每一个星期天,你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课。」所以方老师教我,学生就我一个人,是在他家客厅小圆桌上上课的,一个星期两个小时。

  这个情形很特殊,我非常感激他,也不知道他用这种方法,用意何在。到以后学佛多年了,忽然间想到,原来那个时候,不让我到学校,是他老人家的一番苦心。因为我非常喜欢学,而没有接触过任何人指导,也没有读过很多书,这个意思就是说,我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所以他就很珍惜了。如果到学校旁听,我一定认识很多同学,一定也会认识不少教授,就会接受许许多多的知见,知见乱了,就是污染,一个真正好老师没法子教了。所以他喜欢教的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的,他尽量想方法不让你污染,所以我就听他一个人的,接受他一个人指导,由这一个教导,把我引到佛门。

  学佛之后,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也像方先生一样,因为刚刚接触佛法,也没有看过多少经典,也没有听过其他法师讲经,章嘉大师很高兴。跟我约定每一个星期天到他家里去,他住在青田街八号,政府给他一栋房子,日本式的房子,每一个礼拜天到那里亲近他。他指导我读哪些书,提出问题来请教。我跟他三年。

  以后章嘉大师圆寂了,我到台中,就是李老师鼓励我学讲经。这个讲经的因缘是这么来的。我见李老师,老师问过我,你曾经学过?我说学过一些。哲学跟方先生学的,佛学跟章嘉大师学的,不复杂!可是到他那里去,他老人家就是跟一个人学,他还不满意,他给我约法三章,就是提出三个条件。第一条,你要拜我做老师,做我的学生,从今天起只可以听我一个人讲经说法,任何法师、大德讲经,一律不准听。这是第一条。第二条,从今天起,你看文字,无论是佛经的文字,世间的文字,没有经过我许可,一律不准看。第三条,你以前跟方先生学的哲学,跟章嘉大师学的佛学,一律作废,我不承认,从头学起。这三个条件,我当时听了之后,头都发麻了,太苛刻了。而且方先生跟章嘉大师是李炳老很佩服的人,曾经跟我们讲,说章嘉大师的境界,我们是凡夫,没有方法来测他,但是他的清凉自在,可以从他的生活言行上表现出来。非常景仰的。

  最后我答应李老师,接受他三个条件。这样才在台中住下来,接受他的指导。一直到十年前,八七年我第一次到新加坡,在新加坡遇到演培法师,我跟他很熟,他见到我也非常欢喜,我们也很久没有见面了。於是乎他就邀请我到他的讲堂,给他们的信徒们作一次讲演。我就把这些事情给这些同学们说,勉励他们好好的跟老和尚学习。老和尚特别对於法相唯识有很深的研究,在我们这一代是很难得的。

  我就讲我求学的经过,讲完之后,老和尚让我到后面客厅里面吃茶,就告诉我,他说:「李炳南老居士给你的三个条件,我年轻的时候,亲近谛闲老和尚,也是这三个条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不是李老师独创的。这才晓得,古代祖祖相传,我们听到「师承」,而不知道「师承」的内容是什么,这就是师承。可是他有时间性的,李老师给我说五年,绝对要遵守这个条件五年。所以我们才明白佛门里头讲五年学戒,那个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五年遵守老师这三条戒,严格的遵守五年。在佛法真正给你奠下基础了。

  叫你什么都不能看,你的眼睛堵住了;什么也不准听,耳朵也塞住了。听他一个人摆布,他对你负责任,让他来调教你。你只要能真正遵守,你首先会感觉到什么?很容易得定。实在讲,我们三个月到六个月,就有明显的感触。感触什么?妄念少了。为什么?一切不准看、不准听。妄想少了,妄想少了,心就清净了,智慧就增长了,听他的东西很容易领悟。所以才知道古老的方法好!有它的道理。现在的学校,一天上好几门课,好几个老师教,教得你满脑袋像个浆糊一样乱七八糟,莫知所云,不如古时候。古时候真的教你开智慧,烦恼轻、智慧长。所以那个方法妙极了,我们真懂得了,才真正感谢老师。

  学教的秘诀,那是有一套方法,李老师根据天台的四教,华严的五教,把它现代化了,依据古德的这些精神、原理、原则,编了一套新的方法:「内典讲座之研究」,这个小册子,他老人家刚刚编出来的时候,只印三百本,锁在他的箱子里,放在他自己房间里,不轻易给人的。我们跟他学讲经的二十多个人,拿到这个本子的只有三、四个人,他不是随便给人的。我那时候奇怪,就问他:「老师,你这不是吝法吗?你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给人呢?」他说你不晓得,我说我怎么不知道呢?他说:「我不是吝法,这个东西流传出去之后,大家看了就会批评。法师上台讲经,这里讲错了,那里讲得不对,一条一条批评,造口业!」我想想有道理,真的是大慈大悲,避免众生造口业,所以他的东西收得很紧,才知道他用心之苦,不是吝法。

  那个时候在经学班,我在那里面没有多久,也就变成辅导了。因为老师教学很严格,他打人的,他不但骂人,还打人,学生都挨骂、挨打的。打了也不会再告诉你。听老师讲东西,当中漏掉一句了,哪里不清楚了,向老师请教,老师先骂你一顿再打你,不给你讲。他怎么说呢?如果我打了你,还会给你讲,你有偷心,以为顶多挨一顿打,还可以听懂。打了也不给你讲,你以后听经就不能不注意了。他的目的是教你全部精神贯注听他讲经。你要听漏掉,想再请他讲一遍,不可能!在这个情况下,那些同学就来找我,在同学当中,我记忆的能力很强,大概老师所讲的东西,我至少能够记得住百分之九十五,我有这个能力。所以老师非常欢喜。复讲的时候,我能够复讲得很圆满,我听他讲一个钟点,我至少可以复讲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就变成同学们的辅导了。

  因此,方法非常重要,首先要学习讲经的方法。以后最重要的就是练习,一定要上讲台练习。这个东西你都学会了,没有讲台给你练习,你不会成功的。李老师比喻常讲「曲不离口」,唱歌的,我们现在讲歌星,以前讲唱戏的,天天要吊嗓子,天天要唱,三个月不唱,他就唱不出来了。打拳的人每天要练,要练拳,「拳不离手」。一个讲经说法的人,不能离开讲台,你三个月不上讲台就生疏了。六个月不上讲台,就忘记得干干净净了。所以讲经说法的法师,讲台是他的生命。讲台的机会非常不容易,寺院道场固然很多,哪一个地方喜欢让你去讲经?尤其你还在学习,让你去练习讲经,不可能的事情。你讲得不好,人家讥笑你,你讲得好,人家嫉妒你。总而言之,好与不好,重重障碍,这个事情就难了。

  在这个状况之下,我也遇到一位善知识,韩瑛居士。她是我的听众,在那个时候,她夫妇两个都是我的听众,常常来听我讲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道场的主人要把我赶走,不让我讲了,什么原因呢?听众一天一天多了,听众对我就生恭敬心了,红包送来供养了,他看了不是味道,麻烦来了。逼著走头无路的时候,高居士就发心,真的没有地方去,他家里的房子很大,两层的楼房,上面一层楼是高贵宇住的,高贵宇在念初中。他要我去看看,他说:「行不行?这个地方你能不能住?」我一看还不错,回到台中把这个情形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同意了,他说可以。韩居士是想尽方法借地方、租地方,她有朋友开公司,公司晚上都下班了,利用他们办公室来讲经。在不得已的时候,就租房子来讲经,所以我的讲台几十年当中,没有中断过,一个星期至少也有两次、三次。大部分差不多一个星期讲六次,将近四十年不中断。这是她的功劳!

  我们今天的成就是得力於她的护持,这一个人的护持,非常不容易!没有这个热心的人,给你找地方讲,你怎么能出得来!我们今天的成就,就是她护持的成就,我们成就愈大,她的功德就愈大。

  海外弘法的因缘,也是她想出的点子。在当时出家人要想出国拿护照,首先要通过中国佛教会。我自己很清楚,我要想到中国佛教会去申请一本护照,是决定不可能的,所以我也就没有这个念头。她想出另外一个点子:「万国道德会」,那不是佛教的,她去参加万国道德会,跟万国道德会理事长是同乡。万国道德会在洛杉矶召开第三次世界代表大会,她去找他聘请我做顾问。所以我在万国道德会帮我办的护照,出来了。这一到美国,我们美国这边的同学有三百多人,过去是慈光讲座的,再就是过去中国佛教会大专讲座的,大多数都是我的学生。我到这边来了,非常受欢迎,於是每年都要到美国来一、两次。这个路是她开的。香港讲经的路子,也是她开的。这是佛法影响到国外了。

  一九八七年,这是十年前了,我在香港讲经,当时有三位从新加坡来到香港的居士,听我讲经听得很欢喜,讲完之后,他们就邀请我到新加坡去,我说好吧!去玩玩,去看看那边环境。第一次去了十天,就是遇到演培法师、龙根法师,这是过去认识的。跟新加坡就结了法缘了。到那边去之后,就认识李木源居士。李居士发心年年邀请我,所以南洋的佛法,护持的一个人是李木源。听众一年比一年多。我记得第一次八七年去讲的十天,作了几次讲演,听众大概三百多人,第二年去就有七百多人,第三年去就一千多人,第四年就不做任何宣传,一直到现在。我到新加坡去讲经,没有任何宣传,听众在二千人以上。不敢宣传,宣传了,怕人来多了,没有座位给人坐。法缘非常殊胜。南洋过去没有念佛的人,没有净土宗,现在这十年,南洋念佛的人多了,往生的人多了,念《无量寿经》的到处都是,这是李木源的功德,一个人。

  这一个人也挺难得的,的确是我们学佛人最好的榜样,这样热忱发心。前年秋天他办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办第一届,去年秋天办第二届。找我去教,这个我乐意,这个是我的愿望,这也正是黄念祖老居士嘱咐的,晚年我们讲经不重要了,教学重要,希望后继有人。他希望我晚年从事於写书、教学,别的事情不要干。我没这个机会,我福很薄,不能不考虑教。李木源居士有福报,他来办这个班,我去当教员,配合得很好,除了上课之外,什么也不要我管。这两届总共有三十多个学生,而里面能够讲经说法的,大概有二十个人,我很欢喜!

  李居士是我们的好榜样,好榜样还在后面。那就是五、六年前,他得了癌症,体重一下就减了很多很多,他原来很胖,现在变得很瘦,医生给他诊断,他的寿命大概只有六个月。他也很看得开,把自己的事业,他经商,事业、财产全部转给他太太,连身边用的信用卡都不要了,等往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还有一天寿命,就替佛教做一天义工。现在有五、六年了,他还没走,等了五、六年了,还没走。他没有看医生,也没有吃药。所以医生觉得这是奇迹,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我们懂得,而且很明显。真正的原因,第一个,他贪瞋痴没有了,这是三毒烦恼。

  我们人有贪瞋痴,不得了!你里面有毒,外面有感染,很容易得病,就要命!里面三毒烦恼拔除了,不会受外面病毒的感染。而且有大愿,为佛法、为众生,完全没有为自己,自己随时要走。念念为佛教、为众生,得三宝加持,所以这个道理事实,我们很清楚、很明了。医生不懂得,感觉得奇怪,这个诊断的确没有错误,为什么他还活这么久?好像还愈来愈健康。今年秋天还要办第三届,培训班要不断的办下去,很不可思议。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说木源居士,我这个讲经说法是用「口」,他讲经说法是在表演,真正做出来给我们看。我是说出来给大家听,他是真正做出来给我们看。

  由此可知,我们所有的疾病,包括死亡,根本原因就是贪瞋痴的病毒,佛叫它作三毒。这个病毒要不拔除,不但你一生离不开病痛,烦恼就是病痛,忧虑就是病痛,你不能脱离生死轮回,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大、小乘佛法里面,首先就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不管那一个宗派,不管是那一个法门,这叫从根本修。我们为什么没从根本修呢?没有认识清楚,所以佛说的这句话,我们听得耳熟,我们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就是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没有懂!如果真懂了,自然从这里拔除了。拔除之后,那个效果我跟诸位讲过,你一生不会生病,你不会衰老,最后你也不会死,这是真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你是明明见到佛来接引你,你跟他走了,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了,不是死了以后才见佛往生的,是先见佛后丢这个身体,活著往生的。所以这个法门不病、不老、不死,你看你们大家都想要,但是你们不能把贪瞋痴舍掉,你怎么行?你怎么能得到?所以佛法的修学成就,护持人的功德力量不小!我们在这一生,这一点成就得力於韩馆长的护持,新加坡这十年,能够把净土教推展到南洋,这么广大的地区,李木源居士一个人。

  我叙说这一段历史,用意是要让出家人知道,修行证果、自行化他,「缘」是关键。缘不能强求,因此在没有成就之前,开始学习的时候,要广结善缘,以真诚心、清净心结法缘。你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你虽然结缘,缘里面也很复杂,也有许多障难,一定要用真诚、清净,同时也告诉诸位在家的菩萨们,知道护持弘宗演教的法师,成就他,不是成就他一个人,他能够影响多少人,那都是你成就的。不但在当世,他影响很多人,他还影响到后世。护持之功深广无比。这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做了最有意义的一桩事,最有价值的一桩事,不可不知。要有这个机会,怎么能错过呢?要珍惜自己这个机缘。

  建立一个道场,是为佛法而建立的,是为众生而建立的,因此,你的心量要广、要大,不是为我这一处。怎么样才是为佛法、为众生?道场要有道风,要有学风。换句话说,要作一个榜样,要做一个模范。在中国自古以来,真正的道场有三种形式。一种是专门修行的道场。宗门的很多,每天十几个小时参禅,没有讲经也没有研教。净土宗里面念佛,像民国初年印光大师的道场,每一天六枝香的念佛,跟打佛七一样,一年三百六十天,日夜不间断,晚上念佛是四个人一班,轮流换班,所以念佛堂里面的佛号永远没有中断。至少有四个人在那边念佛。这是净宗的道场。灵岩山寺里面没有讲经,没有说法,只有简单的、简短的开示而已,在止静的时候提醒大家。这是专修的道场。另外还有一种,是专门研究教理的道场,称为「讲寺」,譬如天台。天台讲席,它著重在教理的研究。他们的修行,就是著重在早、晚两堂课,大部分的时间深入经藏,这是一种典型的,著重在「教」,寺的名称多半都用「讲寺」。

  我们今天所采取的方式是解行并重,所以我要求我们净宗学会,每天四个小时念佛,四个小时研教,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这个样子。同修重质不重量,道场著重於真修,不著重形式。在现代这个时代,法弱魔强,法是什么呢?法是你求道的那个心愿。魔是什么呢?魔是外面境界,五欲六尘的诱惑。我们信愿很弱,外面诱惑的力量太大了。所以真正修行还是采取小班制的好,就是人少,一个道场人少会成就。人多了,意见多,就复杂了,很不容易得清净心。你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的道场十二个人就够了;我们这么大的道场,我想十二个人就很好了,个个都有成就,那叫「道场」。它有「道」,他将来能成道、能证道。我们修学目的就在此地,不是搞热闹。

  再大一点的环境,稍微大一点的,我这一次到达拉斯,目的就是劝导他们要建立学风、道风。达拉斯的环境比这里大一些,我告诉他,同学法侣最好不要超过一百二十三个人。为什么呢?当年远公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就是一百二十三个人,我们后来的子孙不要超过祖师,希望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就,你就成功了。道场人数固定,一切的设施都容易,都不复杂。对外决定不能拉信徒,决定不能问人要一分钱,这个太重要太重要了。你常常接待信徒,常常希望人家供养,你的心怎么能清净?你的真诚、清净、平等,完全丧失掉了。那个不叫道业,那是魔业现前。

  「好!我不化缘,不要人钱,人家把钱送来了,我要不要呢?」也不要。要晓得送来那叫魔障,那不是好事情。没有人送来,你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送那么多钱来,你心动了,动了就著魔了。所以送来也不要,让他拿回去,你才有成就的希望。道场我们的住众,只要生活过得去,吃得饱、穿得暖,有这个小场所能够遮避风雨,安心办道,足已!你还要求什么?那道粮从那里来呢?道粮是护法神他的责任。诸佛护念,龙天保佑,问题就是你有没有道。你们仔细去观察一下,翻翻历史,古今中外有没有那一个修道的人饿死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没有!那没有你就可以放心大胆,明天道粮从那里来?明天还没有到,你著什么急?你应当安心修学才对,明天没到不要管它,到明天它自然就来了。

  所以道风、学风要坚持,人数要少,不但为自己、为社会,为这个地区,为这个世界,做一个好样子,如理如法的修学,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必须要记住,一门深入。为什么?一门深入容易成就三昧。「三昧」是梵语,意思是正受,正常的受用。正受就是正定。如果你同时修学的东西多了,学杂了,你得不到三昧。得不到三昧,你在日常的受用还是烦恼,烦恼支配你,忧虑支配你,妄想支配你,你就很苦了。如果你要想离妄想、分别、执著,最佳的方法是一门深入。这个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好样子。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皆是法身大士,哪一个不是通家?而且是大通家。但是他们自己所修学的,自己所弘扬的是一门。而且非常谦虚,无量法门当中,我只知道这一个,你要想学其他法门,我介绍你到别的地方去。这里头的用意很深很深,就是教给我们要想成功,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是一门深入。

  我过去跟李老师修学、学经,李老师教学生也是一门深入。你跟他学讲经,只学一部经,你要是想同时学第二部经,他不教你。他给你说得很干脆,你没有能力。一部经学会了,至少要讲十遍才算熟,熟能生巧,巧就是你讲得好。讲得不好呢?虽然讲得不好,但是讲得没有过失,那叫善。佛家讲的「善巧」,善是守规矩,我讲的都很符合规矩,挑不出毛病,善啊!巧那是得心应手,得心应手也不离规矩。像孔老夫子一样,你看《论语》上记载的,老夫子到七十之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巧,「不逾矩」是没有超过规矩,样样合乎规矩,善!这是善巧。你明白这个道理,宁可善而不巧,不可巧而不善。巧而不善那就是胡说八道。这个就是说明自始至终都要守规矩。

  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佛讲经说法也合乎规矩。那个规矩是什么呢?要从它的内容来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科判,那是规矩,有条不紊、层次分明。讲台上的表达那是艺术。这其中也有一套,讲经、讲演、教学皆有方法,皆有规矩,一定要遵守。到你运用得心应手,那自然就巧了,那就达到善巧了。达到善巧,两种方法,一种是熟,熟透了,熟能生巧。这是我们凡夫可以做得到的,纯熟!

  譬如我学讲《无量寿经》,我一生就学这一部经,我能不能看其他经典呢?可以!所看一切经,都在这一部经上发挥,那你就巧了。所以「一即一切」,我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一切经,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浓缩在我这一部经上。妙不可言!《华严》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一」不是「独一」,是「任一」。佛所说的经典很多,任何一部经典,都能够圆摄一切经。不是说单那一部可以摄,另外一部不可以,不是这个说法,任何一部经典都能够圆融一切经。一切经都能够融在一部经上发挥。你这一生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可深可远,可久可大,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你的心永远是定的。

  很可惜现在年轻人不懂这个道理,也没人讲,於是乎什么经都看,什么论都涉及,就变成杂修了。很用功、很卖力气,杂进,不是精进。佛教你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专一。你搞那么多叫什么精?你杂进、乱进,所以不能成就。这是现代人学佛的通病。你要问为什么会有这些病?可惜你没有缘,没有遇到行家指导你,没遇到善知识。真正的善友,纵然他先不告诉你,告诉你的时候,你未必肯相信,他在暗中已经帮助你了。方东美先生当年没告诉我这个理由,但是他是这么做的。章嘉大师也没有告诉我这些理由,他也是这么做的。他就限制住你,你只可以跟他学,你不能跟别人学,章嘉大师虽然没有说,可是我有一次没有去,一个星期去一次,见一次面,一次没有去的时候,他就打电话来。他很关心,「你怎么没有来?你是不是生病?」还有怎样呢?人家问得那么关心、关切,不去也不行!他用这种方法来摄受你。所以到李老师那里,他是明说了,善知识摄受众生,这个方法是代代相传的。

  教学,教学又是一套方法。为什么一个月、三个月就会了呢?方法不一样。他们有个心得报告,要出一个特刊,还没出来,大概一个月以后会出来。心得报告影印了几张,送到这边来了,你们看看就很有趣味。他们从中国大陆到新加坡,以为像从前佛学院,老师讲课,他们听课。到了新加坡,发现不是这样的,原来我这个老师不讲课的,老师教课在那里?我坐在最后一排,学生在讲台,你讲给我听,我把方法教给你,你就照著我这个方法讲给我听。讲完之后,所有的同学各个人批评,你哪个地方讲得好,哪里讲错了,各个批评,不但口头批评,还一条一条写出来,交给你,你去改进。学生统统批评完了之后,我最后顶多五分钟做个总讲评,这课就结束了。但是我这个时间要陪他们,一天要陪他们六个半钟点,不能离开。可是我说话很少,所以也不会累,就是时间陪他们就是了。

  看著他,我教你学,不是我讲你听;我讲你听,你学不会,我教你怎么个学法,人人都要学习。每一个人都要充分准备,他要不准备,这一上课了,不晓得哪一个上台,我们抽签,抽到哪一个,哪一个上台。这个方法才好,他才不会懈怠。如果指定今天你了,那些人就懈怠了,他就不精进了,指定那个人他就紧张了,我这样抽签,个个紧张。所以三个月时间虽然不长,非常辛苦,居士林同修告诉我,他们晚上都两、三点钟睡觉,我说那正常,很正常,不稀奇!他要不这么认真准备,他第二天下不了台。

  毕业了,毕业有个名次,哪一个第一名?哪一个第二名?我不评!怎么办呢?你们同修们自己选举,你们看看哪一个讲得最好,哪个差一点,所以名次是大家投票,我们把投票的结果,再编名次,你看多民主!我没有成见,我没有说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我没有。我也不要操心,你们投票选举,排名次。所以教学跟讲学又不一样了。

  他们到新加坡,看到我用这些办法都很特别,一开头就要小座复讲,最初,「法师,您这个小座复讲,您提倡的?」我说:「不是我!」「那是谁?」「阿难尊者!」当年集结经藏的,不是阿难尊者上台复讲吗?从阿难尊者下来,祖祖相传训练讲经人才就是这个办法。你要问老祖宗,老祖宗说是阿难尊者。所以自古以来都是这个方法,很可惜,现在这个方法失传了,而这个方法非常有效,比现在西方人讲科学的方法,有效得多了。所以佛学院虽然很多,台湾佛学院很多,佛学院也不会请我去教书,他请我我也不会去。为什么不去?我觉得对不起学生,那么多老师,这个讲东,那个讲西,这个讲这个法门好,那个说那个法门好,让学生听了乌烟障气,迷惑颠倒。我再去迷他一下,我对不起人了。

  所以真正教学,就是你们搞一个班,我一个人来教。不可以有第二个人;有第二个老师,我就不教了。我是这样学出来的,我也这样传授给大家。所以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殊胜的利益。何况,时间累积哪有不成就的?所以古人限制五年是很有道理的,经过这样的训练,训练五年之后,真是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然后再去参学。

  参学不是叫你到处去跑,那你就把这个话误会了,这「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曲解如来真实义」。参学就是可以涉猎其它一切经典,你所涉猎的统统融归到这一部经,你主修的这一个法门,参学是这个意思。是在理论上、经教上、日常生活经验上,统统会归在你所修的法门、方法上,是这个意思。不是叫你到处去跑,这个山、那里去访问,这里听讲这个,那你的信心又动摇了,又不晓得哪个好了。古人常讲:「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所以参学那个意思要懂,不是真的叫你到处乱跑。

  那你讲《华严经》「五十三参」,你都教人到处去参访,那就坏了,佛不是这个意思。照文字来解释,佛都流眼泪了,三世佛冤了。所以近来不少人找我,要我讲《华严》,我想一想,是要讲一遍,为什么呢?别人讲五十三参是教你到处去参访,我这个五十三参不是教你到处去参访。我这个五十三参,就是教你坐在家里不动就参访了。所以讲这一部经,我想到一个总标题,我想了三天才决定了,这个大题目是「现代生活艺术系列—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经就是告诉你,在你现前生活方式上,在你现在工作上,你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应酬上,怎样修菩萨行,怎样学菩萨道,怎么样在这个日常生活当中作菩萨、作佛,你学了马上有用处。穿衣,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喝水,这一口水喝下去,也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一点都不错。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精华,在你一杯水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精华,也不超过这个之外。你不入这个境界,怎么会懂得《华严》?然后才晓得,这个经的确是我们生活所必需。

  我们讲净土,怎么又跑去讲《华严》呢?净土就是《华严》,《华严》就是净土,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讲的。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八十卷是大本《华严》。这三部经只有广略不同,里面的内容没有两样!我们现在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讲大本《无量寿经》,这哪有冲突呢?这是讲我们自己本门的经典,这才有味道,你听了才真有受用。现在才开端,我是预定五年到七年,五年到七年把这一部经讲圆满。这一部经八十卷里面有五十九卷,再加上贞元的四十卷,总共合起来九十九卷,是我们中文本里面最完备的《华严经》。

  所以从今年开始,无论我到那一个地方讲经,我都讲这一部经,然后把它合起来,这是一个完整的。可是现在时代已经进到高科技的时代,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不会落伍的。所以我现在讲经也要求高科技的设备,你没有这个设备,我不讲。所以讲堂一定要有高科技的录影、录音的设备,这个带子他们送到网路,送到卫星传播,要符合电视台要求的标准,没有这个标准,那就恕我不能去了,那我就不能答应了。所以现在哪一个人请我讲经,问他有没有这个设备,没有这个设备我不能去。现前这个设备,我们这里有,达拉斯有,台湾图书馆跟基金会也有,我们澳洲讲堂有,新加坡有,所以这几个地方常常去讲经,都有这个设备。这也是往后我们弘法发展的一个方向。一定要利用高科技让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何必要大道场呢?这么大的场合足够用了。场所小,开销小,省事省心,少烦恼。道场大了,就太复杂了,维护道场相当不容易。所以我们是愈省心愈省事愈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我们讲经说法、教学也是无事。这个意思让诸位去体会,我就不再说了。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