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二摩诃衍_佛学辞典_南国佛教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辞典 → 不二摩诃衍
不二摩诃衍
《释摩诃衍论》〈立义分〉所立三十三种门法中的第一门法,即超越根机、远离教说的绝对不二境界。对应于其余的三十二门法,不二摩诃衍称为性德圆满海。其余的三十二门法,乃应机缘而说此不可说、不可思议的不二摩诃衍,故称为修行种因海。

修行种因海有前重、后重之别。前重,谓强说不二摩诃衍为法、义二者。法是一心,义是三大,各开真如、生灭二门,并作能入、所入之别,故有八法、八门。后重,谓对于在前重尚不能领解之机者,立一心、三大等四法,也各开真如、生灭二门,作能入、所入之别,故也有八法、八门。前后两重加以合并,计有十六能入门和十六所入本法,共成三十二门法。

以上三十三门法,可归纳为不二、前重、后重三门,或不二、真如、生灭三门。此不二摩诃衍、十六能入门、十六所入本法等三十三门法,系《释摩诃衍论》一部的要义,相传马鸣十论(《一心遍满论》、《融俗归真论》、《法界中藏论》、《秘密微妙论》、《众命合一论》、《真如三昧论》、《心性清净论》、《不动本源论》、《甚深玄理论》、《大乘起信论》)也对此详加论述,故古来研究《释论》的学者均特别致力于此。

日本真言宗新义派之祖觉鍐在其《释摩诃衍论指事》一书中,曾就此试加四重秘释(大正69·564c)︰
‘就浅略,三十二种显教,修行种因海应化身所说也;不二大乘密教、性德圆圆海、法身所说也。就深秘门有三重。两重一法界心是真如门,是则真言也,两重三大义则生灭门,皆是因海。
复次,于一心法界三大义,有真如、生灭二法门。其真如是真言,生灭则显教。此复二义,各有二义︰一者显中之秘;二者皆是第十住心之分齐也,非九种住心之秘密。复次,能入门显教,所入法真言。次就秘中深秘门,此不二、真如、生灭三门是三部法门也,如次佛、莲、金是也。此复有三重,三部各具三门故也。
复次,此三十三种法门是三十七尊三摩地也,不二是大日不二之总体,一心三大是四佛,前后两重门法四波罗蜜以后可配之。复次,前重一心三大四佛,十六门法十六大菩萨;后重四法总是四波罗蜜,真如所入内四供,能入外四供,生灭门法四摄。就秘秘中深秘,皆是大日如来法曼荼罗身也,一一法具各各法,互相摄入,轮圆具足,横竖无边,数量过刹尘,理智理智各各无数也。’

依觉鍐之意,此三十三种法体不外是曼荼罗诸尊的三摩地、大日如来的法曼荼罗身、我等众生心的实相。



上一篇 下一篇


《佛教人物传》【中华佛典宝库 编】V2.1
《禅宗语录辞典》 【宋·释普济 撰】V1.31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 编
《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法界次第初门》隋·智顗 撰
《法门名义集》唐·李师政 撰
《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天台教学辞典(释慧岳监修,释会旻主编)
禅宗典籍560种提要(吴言生 编)
佛教器物简述
祖庭事苑
《五灯会元》宋·释普济 撰
《阅藏知津》蕅益大师著
《释氏要览》(宋 道诚集)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阿毗达磨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巴英南传佛教辞典》(Nyanaponika 编)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中华佛典宝库 编
《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佛光大辞典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V1.1
本文地址:http://www.n12345.com/dict-aal-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