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受不施派_佛学辞典_南国佛教
当前位置:首页 �� 佛学辞典 → 不受不施派
不受不施派
日本日莲宗的支派。佛性院日奥为其派祖。本山设于日本冈山县金川妙觉寺。‘不受’是指不接受不信日莲宗者之供养;‘不施’是指不布施给不信日莲宗之僧。

文禄四年(1595),丰臣秀吉在妙法院修‘千僧供养法会’,日莲宗的僧侣也在受供养之列,然日奥以‘不是一宗,虽是国恩也不受其供养’为由,而拒绝参加,并倡导不受不施之教义,因此被视为异端邪说,且遭受排挤。日奥遂逃离妙觉寺,隐栖于丹波小泉,弘扬不受不施的制法,并阐述宗祖日莲及历代高僧等拒绝幕府招待的事迹。庆长四年(1599),日奥奉德川家康之召,到大阪城受审,妙显寺日绍等人以‘受而不施’之义与之辩论,日奥反更加坚持其‘不受不施’主张,认为‘受而不施’之义有违宗义。幕府乃以‘异端邪说’问罪,并于庆长五年(1600)六月将他发配至对马国(即今长崎)。

日奥于流放期间,仍坚持其义,不受非日莲宗者的供养,故衣食无源,饥寒交迫,饱尝辛酸,然其意志节操益见坚强。庆长十七年(1612),日奥获赦,返回京都妙觉寺静养,停止昔日激烈的抗诤行动,然其所倡导‘不受不施’之义,犹行于宗内。宽永五年(1628),本门寺日树再倡‘不受不施’之义,获日贤、日领、日弘、日进、日充等人的大力支持,此后,‘不受不施’之义蔚然风行于关东各谈林之间。身延山主日暹为此大忧,遂与日干、日远等人以日树之说为‘异端邪说’而向幕府上诉。于是,幕府召日树、日贤等人进行审问,经数次对论,终将日树等人流放至信州、奥州等处,喧扰多年的纷争暂趋平静。

其后,幕府虽再次禁止倡导‘不受不施’之义,然私下倡导者仍相继不绝,如日讲、日述等。宽文五年(1665),幕府告谕日讲等人,谓寺领田园皆属幕府的‘供养田’,日讲乃作‘守正护国章’一文反驳,谓寺领、田园等乃出自国王的‘仁恩’,而非‘供养’,日述、日院等人亦多次上书陈述此意,然皆被驳回,并被处以流罪。元禄十一年(1698),日讲示寂于流放之地日向(今宫崎)。此后二百年间,倡导‘不受不施’之义者销声匿迹,日莲宗皆以‘受而不施’作为宗义。至明治九年(1876)四月,日正请求继承日奥之学派,政府予以承认,始有‘不受不施派’的名称。十五年(1882),政府又依日心之请,承认‘不受不施讲门派’的分立。‘讲门派’的分立,据说是就‘本尊论’的看法不同所导致。

[参考资料] 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十七章;阪本幸男编《法华经の思想と文化》第一篇第四章;斋藤昭俊(等)编《日本佛教宗派事典》。



上一篇 下一篇


《佛教人物传》【中华佛典宝库 编】V2.1
《禅宗语录辞典》 【宋·释普济 撰】V1.31
《中国佛教》中国佛教协会 编
《翻译名义集》南宋·法云 著
《佛学次第统编》杨卓 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摘录)》
《法界次第初门》隋·智顗 撰
《法门名义集》唐·李师政 撰
《俗语佛源》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天台教学辞典(释慧岳监修,释会旻主编)
禅宗典籍560种提要(吴言生 编)
佛教器物简述
祖庭事苑
《五灯会元》宋·释普济 撰
《阅藏知津》蕅益大师著
《释氏要览》(宋 道诚集)
《唯识名词白话新解》于凌波居士著
《阿毗达磨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
《巴英南传佛教辞典》(Nyanaponika 编)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 编】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中华佛典宝库 编
《法相辞典》 朱芾煌 编
佛光大辞典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藏传佛教辞典(中华佛典宝库编)V1.1
本文地址:http://www.n12345.com/dict-aal-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