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得清净, 必须作到随犯、随忏、随净。错了之后,马上就要忏悔,忏悔要清净,不清净你留下那个味道在那边会障碍你。 第二,衣食基本具足就好。 第三,不必要的缘物,可免则免, 缘是攀缘的缘,物是事物的物,不必要的缘物可免则免。 第四,...... 《金光明最胜王经》,我们读了两卷,前面这两卷的大意你们有没有读懂?为什么这部经称为经中之王呢?因为一开始,佛就讲如来寿量,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成道,连一百岁也没有到就示现涅盘;然后妙幢菩萨就问诸佛菩萨往劫修行,他成就的是什么?寿命长远。在因地里怎样得长寿呢?一是戒杀...... 当业力成熟的时候,你想逃出去,逃得出去吗?你做梦,比如说一个梦境,或者你现在是人,现在你欠债,然后别人跟你讨债,你怎么逃?如果你现在被关在监狱里面,你怎么逃?你业力成熟的时候,如果你生病,现在在病床上,病魔折磨着你,你怎么逃? 当你在中阴界的时候,完全就是自己的业力,自己所...... 不能说我们有好的房子住了,有好的环境了,我的心就懈怠了,就这样过日子吧,今天明天得过且过,那不可以。一个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外在的福报要把它变成我们生命的财富,因为外在的财富它是带不走的,它是五家所有的。所以好的外在的物质我们要珍惜它,把它变成心灵的财富,变成生命永恒的财富...... 你看得见的摸得到的这恰恰是不真实的,你眼睛现在看到的日光灯,日光灯的这个光是不是真实的,有一点科学知识的都知道,这个日光灯它是随着电的五十赫兹在一亮一暗、一亮一暗的,但是你有没有看到一亮一暗?你没看到。电风扇现在你看这是圆的,等电源一关了你就知道电风扇只是三个叶子而已,不...... 佛教在这个人间不是八十年、八百年、一千八百年,而是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佛教被我们整个人类的实践证明它是千真万确的,它是救苦救难的。 每一个生命从小孩子诞生到老都有很多的迷惑,内有烦外有恼,加在一起叫烦恼。这些烦恼也不是物质也不是金钱,甚至也不是名利能够转移的。当官的有没...... 阿弥陀佛!在这祥和的梵呗中,用佛的光明去照耀我们心灵深处的每个角落。 有时候我们不太了解自己,一切都由心来指挥,但是却不了解自己的心。大家有没有发现,妄想那么多?念佛了,妄想还有那么多;如果没有念佛呢?那妄想就更多了。 就象有时候,忽然打一个妄想打得很远,结果自己都想不起来...... 《大智度论》里有,说我们罪业当中,杀业是最严重的,这个罪过最重。诸功德当中,放生也是第一的。因为什么?众生至爱者身命,诸佛至爱者众生。圣贤啊、佛菩萨最爱者众生,众生最喜爱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啊! 不要说生死了,就是我们有一点病痛,我们都会受不了。所以能救众生的生命,则能成...... 信众: 师父好!有很多人说,只要肯念佛,只要相信阿弥陀佛,就不需要约束自己,也不需要持戒,请问师父,他们的说法对吗? 师父: 他们说法肯定不对啊,那已经不是佛教徒了。 信众: 我想也是,持这种说法的人,他们把很多法师的话搬出来说,只要肯念阿弥陀佛,只要相信阿弥陀佛会来救我们,什...... 传喜法师简介 释净庆,字号传喜,一九六七年生于上海市。父讳韩家树,母讳崔银兰,在家行六,俗名富洋。 八十年代为探寻生命意义而学佛。 一九九零年在圆明讲堂上明下旸大和尚座下受三归五戒,开始茹素念佛。 九二年在金刚道场于定公上师前得四皈依及五部开许灌顶。 九三年于普陀山普济寺皈依上...... 我们念佛形成一个功夫,能让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早晚课,早上要发菩提心,人一醒过来,通过早课,让自己的心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当中;晚上要做晚课,要忏悔一天的业障,要把心情恢复到比较光明的状态。 这不仅庙里这样做,只要是生命都应该这样做,这样的生命才会比较好。否则的话,你...... 1、这个世界你找哪一点是乐?一转眼就成空,所以叫变异之苦,连快乐的本性也是苦的。 2、业果是不虚的,业果的根源是我们的念头、心念,这是生命的道理,生命最主要的原理。 3、改变命运的人不要跟世间人去看齐,完全不是一条路上的人。 4、这个生命只要能为众生做一点点利益的事情,死也无所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