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惠: 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有一个采访,这位老师呢实际上是来自于观众,在天津的论坛上,我们能够认识,她的经历特别教育人,非常非常的感动人。我们对她的这个采访有一个标题,叫什么呢?《婆婆不是妈带来的灾祸》。她一直都有这样的一个想法,认为婆婆不是妈,上午我跟大家汇报啊,就是......

哪天,如果你看到我渐渐老去,反映慢慢迟钝,身体也渐渐不行时,请耐着性子试着了解我,理解我 当我吃的脏兮兮,甚至已不会穿衣服时,不要嘲笑我,耐心一点儿,记得我曾经花了多少时间教你这些事吗?如何好好地吃,好好的穿,如何面对你的生命中的第一次; 当我一再重复说着同样的事情时,......

前一阵子,慈济医院的志工说了一个让人非常感慨的个案:有位七八十岁的老母亲,她有四个子女。但她生病住院时,却很少来看她,一个人十分孤单、落寞。她虽然中风、半身不遂,但头脑还很清楚。照顾她的儿女、媳妇竟然彼此在计较谁照顾的比较久?谁照顾的比较少? 当医生说可以出院在家调养,......

一个经营书报亭的人因为生意越来越差而万分沮丧。他不自觉地走到近郊的一座寺庙。据说寺里的明镜长老是个颇有些见识的长者。 他来到明镜长老面前,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几乎打懂事时起,就没人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高考落榜后好不容易在一个工厂找份工作,做点零活,没两年却下岗了,朋友......

男孩是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他是在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的。他也很争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母亲更是疼爱他,从来不让他做家务。为了供儿子上学深造,她兼了几份工作,努力挣钱。儿子看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学有所成,一定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后来,......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财、物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161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使之解脱......

一个女同事讲话极温柔,我们也因为她的温柔性格受益不少。每逢遇到急事,大家都像热锅上的蚂蚁,说话又急又冲,面红耳赤之际,冲突与纷争就在所难免。唯有她,始终那般温婉,莺声燕语,娓娓道来。问题解决之后,我们会禁不住拿她当一面镜子,再照照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她的差距有多大。 润物......

蕅益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紫柏、憨山、莲池、蕅益)之一,自号八不道人,因读莲池大师所着《自知录》及《竹窗随笔》后,乃焚毁过去所作,依憨山弟子雪岭出家。大师为防母不允,私自出家。出家之后,刺舌血写下了《寄母书》,以表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和坚决出家之志。 《寄母书》共有四段,开篇......

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 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是他妈妈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中国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谈到这里......

孝是中国人精神文明的精髓。一个年轻人,必须具备很多的美德,其中,孝顺、恭敬是最基本的美德,也是做人的根本。 什么是孝敬的美德呢? 第一,要有承顺言教的性格: 父母、师长教训我们、指示我们,我们要用恭敬的态度奉行,也就是要有谨守奉行的性格。现在一般的年轻人,大都缺少这种性......

父亲躺在医院的加护病房里,还殷殷地叮嘱母亲不要通知远地的我,因为他怕我在台北工作担心他的病情。还是母亲偷偷叫弟弟来通知我,我才知道父亲住院的消息。 这是典型的父亲的个性,他是不论什么事总是先为我们着想,至于他自己,倒是很少注意。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凤山去开会......

有一位大企业家,白手起家,胼手胝足开创了一片天地,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登峯造极的时候,由于他平日过度劳累,疏忽了身体的健康。一天,当他正要处理棘手的公事时,突然发生中风的病变,送医诊治结果,右边身体麻痹,手不能提,脚不良于行。他从叱咤于商场的大企业家一变而为残废的老人,心......

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吊,相依为命,走过艰辛坎坷的日子。儿子长得温文儒雅,才学出众,深获大家赞扬。岁月推移,儿子已经到了立业成家的适婚年龄,上门来提亲说煤的人络绎不绝,把门槛都快踩平了,但是儿子眼光高,没有中意的对象。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中,儿子......

做人要饮水思源:生命从何而来?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报恩不忘本,才不愧对父母的养育恩德。 一般世俗所谓的孝是以物质为主,总以为在日常生活中供给父母吃饱、穿暖等一切享受,即是尽孝,其实不然。 父母恩德重如山岳、昊天罔极,虽然极尽世间关食珍物奉养,亦难报答其爱澈骨髓、牵肠剖腹......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人生七十古来稀啊,儿子到了四十岁能出仕时,父母已是五、六十岁了,还有几年可以让你奉养? 以前的人,每年一进腊月,不许说衰丧话,怕残冬年景引起老人家的感伤。子路是血性中人,父母健在时,家里穷,子路时常到百里外背米回家奉养父母。后来作了大夫,每餐吃到三、五......

1 2 3 4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