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季,佛陀在舍卫国与出家弟子们依例安居办道,有一天佛陀举止安详的走向法座,此时弟子们无不以恭敬期盼的心,准备聆听佛陀的慈悲教诲。佛陀低垂着慈眼,对弟子们说:我今天将要到忉利天,利用结夏安居的因缘,为往生忉利天的母亲开示佛法,大众亦可跟随至忉利天闻法。佛陀一......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聚集,世尊引领大众往南而行,忽然看见路边聚集了一堆枯骨。这时,世尊至诚恭敬地向这些枯骨五体投地礼拜。阿难尊者见状,合掌请问佛陀:如来是三界导师,四生的大慈悲父,是众生所皈止敬重的人天师,您为何要......

一天,佛陀开示定自在王:无量阿僧只劫以前,清净莲花目如来于世间弘法度众时,有一罗汉走在路上,遇到一位面容忧戚、名叫光目的女人,她虔诚地供养罗汉饮食,罗汉问她:你有什么心事吗?说出来或许我可以帮助你。光目说:亡母因生前不信因果又造恶业,我担心她会堕入恶道之中,所以在其忌日......

问:弟子家中多人皆是佛教徒,父母也在多年前认识佛教,可惜在他们对佛教认识还不够深入时,母亲就得了急症过世,父亲也患了老人痴呆症,因而父母都没有接受三皈。如今弟子及家人除了给父亲用药,听念佛机,代他在佛前求忏悔及布施之外,请问是否有必要帮他受三皈依,这样对他有没有帮助? ......

现在这个社会,伦理道德没有了,年轻人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友爱兄弟,完全是自私自利。说实在话,畜生里面还有知道孝顺父母的,古书里常说,我们真正能看到,乌鸦有反哺之恩。老乌鸦太老,飞不动了,成天也在窝里头,像小鸟一样。它的儿女觅食回来喂它,说明乌鸦会照顾父母,看看现在的年......

1.孝顺之益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为胜福田,现世流布大名称,未来福报转无量。《龙树菩萨说法要偈》 2.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功德巍巍。《父母恩重难报经》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 一、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二、遭饥馑劫,脔......

供僧缘起 每年逢农历七月,各地佛寺大多会举办盂兰盆法会,此为中国佛教里非常重要的节日。尤其七月十五日更是「佛欢喜日」。所谓佛欢喜日,乃源自于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来临时,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托钵,专心修持,此称为「结夏安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七月十五日安居结束之日......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光加被,能够来到宗教信仰至为浓厚,闻名于全省的北港,和各位结个善缘。今天我要和各位谈的题目是:佛教的忠孝观。 每一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赞美他是忠臣,他是孝子,甚至是忠孝双全、举世景仰的人物。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无非是教导老百姓如何尽......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会恩将仇报、过河拆桥。别人对我们有恩,我们却把他当仇人看,对方不帮我们忙还好,帮了忙之后反而更糟糕,认为没有帮够、没有帮好。 因此有人对我说:师父!我们帮了别人的忙,人家反而对我不好,真的是引狼入室,怎么办? 我说:这很平常,我们自己也许也是如此,只......

祭祖是中国人孝道精神的表现,饮水思源、慎终追远是很好的一种教育及风俗,所以佛教到了中国之后,并没有废除对祖先的祭祀。 佛教在印度,没有祭祖这样的事,因为佛教相信人过世之后,在七七四十九天之间即去投生转世,福报大的,不到七七四十九天就转生了,到天上或投生在人间,福报小或业......

问:当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时,常会在兄弟姐妹间造成紧张,到底谁该照顾年老的父母呢?是让老人家周由子女家轮流居住,还是送到安养中心呢?手足之间该怎么负起照顾责任呢?有时老人家被当人球互踢,实在很悲哀。 答:过去的农业社会,大家都赞叹三代同堂、五代同堂,兄弟不分家,组成大家庭......

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出家,比往生还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宁可接受自己的儿女往生,也不愿意让儿女出家。因为如果子女往生,至少不用再为他们操心,不会再有什么牵挂;可是子女出了家,变成孤苦伶仃、无人照顾,最后还是得为子女挂心一辈子。一般人可能有这样错误的想法。 其实,出家人既然离开俗......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管你有没有和他们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妈妈的厨房不再像以前那么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中的碗筷好象没洗干净;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母亲的锅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父亲的花草树木已渐荒废; 如果有一天,你发......

佛世时,有一外道为了利养,对三宝心怀嫉妒,而欲毁谤,见阿难尊者托钵乞食,便讽刺说:你的导师瞿昙实际是个恶人,才降生七天,母亲就去世,这不是恶人吗?而且,私自逃离王宫、越过城墙,让父王痛苦昏倒在地,用水泼脸,直至七天才苏醒。可怜的父王举身大哭,悲伤地说:国家是属于你的,我......

一天早晨,正当佛陀着衣持钵进入舍卫城乞食时,有一位年老的婆罗门也手持拐杖,挨家挨户的乞食。 佛陀问婆罗门:你已经很老了,为什么还要手执拐杖,挨家挨户去乞食呢? 婆罗门告诉佛陀:我有七个儿子,这几年来,我一一为他们娶妻,并且把财产平均分配给他们。现在我已经身无分文,因此被......

1 2 3 4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