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众生都有其功能本性,一大清早,我们听听大地之音──有鸟叫、鸡啼、虫鸣鸡有司晨的功能;鸟儿在芳香的草木之间飞跃轻啼,鸟语花香这都是众生的本能与本性。 其实人也是有原本的功能与本性。寺院的僧众们每天早上起得这么早,不论是虔诚的诵念经典也好,拜佛如仪也好,无非都有一个心念学佛...... 昨天,有一群作家来访,他们说∶现在的社会中,要找甘于平凡、平常的人,已经很难了,因为现代人一个比一个能干(刁蛮),所以现在的社会因功利竞争而变得愈来愈紊乱。有一位作家说∶某一天,一位朋友来找我,聊天时,朋友告诉我说∶希望我的女儿,将来找个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的结婚对象,那......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一起时,难免有彼此知见的差异。佛教徒会排斥佛教以外的宗教信仰者;认为佛陀的圣教超越一切,佛陀的智慧是涵盖宇宙大地的大智慧。而其他的宗教也会排斥佛教,以及其他与自己信仰不同的宗教。像天主教、基督教,他们认为信仰上帝的人一定会得救,不信的人会堕地狱,所以因知......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与「色」。「声」是指言语声音,「色」是表现于外的举动形态。言行举止能让人起欢喜心,表示这个人的修养好;相反的,若让人不高兴,则表示这个人的修养还不够好。 以谈话为例,我们要把音量控制得宜,以彼此的距离来衡量音量的大小,通常......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一份很清净的本性,这也是佛陀所说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只不过被社会不良环境所污染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心念来支配时间。有心利用时间,就会将分分秒秒运用得很踏实;若不用心支配时间,任凭时日空过,就无法精进。因此,心念会运转时日,也会使人空过...... △ 有的人不仅图享受,还追逐时尚流行、虚荣、奢侈,这种人生无不就是为了一个贪字。可知道,无明烦恼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累积,所以每个人应该自我调整好心态,守持简单淡泊的生活,身心才能清净,也是最健康。 △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佛典云: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 △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 有众生相即有众生见。 △ 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 △ 大地宇宙间,没有一项不是我们要学的对象,没有一项不是佛法,也没有一项不是修心的工作。只要肯用心去想,用心去修,用心去做,就是成功的事...... 凡夫心有如野马、猿猴,因为没有任何依靠、目标,所以容易有妄想杂念;有了妄想杂念,行动往往会有错误,有时一念之差、一步之错就造成终身的遗憾。 学佛的人,心要有依靠,就要经常系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依靠、归命之意,将凡夫心归向于圣人的清净境界;时刻以归依为念,可以返妄归真,所以...... 净因第一要 一.孝养父母 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世间之孝与出世之孝 道在寻常日用中 孝养父母为百行之先 修学佛法,主要是为了去除内心的污染,清净自我的心地。 所谓清净心,即人性本来没有沾染污秽的这分善性善良的本性。既然本来就是善性,本来就清净,为什么还需要净化呢?又为何有污染与清净的...... 1、心理环保 刚才手语队表演一个呼吸的地球和大地的园丁两首歌曲,是关于大地环保及心灵环保。 人心一旦被污染,就容易产生贪、嗔、疑、慢、疑:这五毒在人与人之间造成许多问题。 人的贪念越多,欲望就越大。假如有一千元,就会想如果能再多个九千,合起来就一万元了;但是有了一万元以后,又...... 有钱时不必得意,没钱时也不必悲哀,反正福到财至,福消财散。 今天我们能居住在平安富足的土地上,应庆幸我们有共同的福业,才能共生福地。既然是共同的福报,这福报的来源,应该感谢彼此过去生中所播种的善因,常生布施的欢喜心。 贫病众生的苦难,不外是饥、寒、病痛等几种因素,要真正发挥......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 佛陀在人间,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有与他同等的这分智慧,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都能进修慈悲与智慧。 △ 学佛必须要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 有位少女问男女之情,如何才好? 师言:要专,要规规矩矩。 又问:专情、私情有何不同?师言:私情是占有,专情乃真诚;私情不择手段,专情宁见对方幸福。 某先生为情所苦,问:人能断情否? 师言:情实难断。菩萨道是觉有情,未尝断情;佛陀的爱透彻无比,亦未尝断情私情私欲,使众生痛苦;只...... △ 什么是人生最有价值的呢?就是爱。把牺牲当作享受,能够付出爱心的人,永远都很快乐,而且活得有意义。 △ 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 不要封闭自己。你要先爱别人,别人才会爱你。 △ 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 △ 待人退一步,爱人宽一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