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访静思精舍 1981年十一月,一个密云布天的日子。我和台北颜宗养居士到达花莲,初尝北回铁路莒光号火车的滋味。 台湾的环岛铁路,到现在为止,还有南台湾屏东县的枋寮台东这一段一百公里左右的缺口等待接榫,如果一旦接榫的话,那么你从全岛任何一个点上车,便可巡回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福......

有一次我到慈济医院探视病患时,有位护士小姐跟过来说:「师父,您能不能再去看一位患者?她昨晚做了一个梦,醒来之后一直放不下,情绪很不好。」我说:「好呀!」 那位患者是个肝癌末期的病人,我去看她时,她的面容显得很惶恐、不安。我告诉她:「生病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身病了,心不要也跟......

杨澜:我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是台湾东部的花莲郊区,在三十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地,而我在身后的山上就有一座破旧的木板房,里面住着这一位挂单修行的比丘尼,她当时看到一位难产的山地妇人,因为交不起保证金而被医院赶出了大门,就发出宏愿,要建造一座医院,专门给穷苦的人看病,当时她所需要......

1、众生之苦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爱生怖。 2、人生的价值是自爱、爱人,而非私爱和痴情。 3、不踰越做人的规矩,人生就会海阔天空。 4、肯付出就是造福,不执着就是智慧。 5、受人批评,应感恩对方。 6、修行,就是要知道做人的目标。 7、付出并不是为了功德,而是本份。 8、真正的宗教,是强......

贪婪渴求人生贫困的「因」, 心中无欲即远离求不得的苦果。 在日本有一个村庄,东边是高山,西边是一片宽广的平原。 某天,突然有一位老公公来到这个村庄,前面背着一尊地藏菩萨,后面也背着一尊地藏菩萨。他自问自答地说:「你们知道我几岁了吗?我已经三百三十岁了,我背着这两尊菩萨已经二百......

六道是因自我心中的善恶而上下流转不停:心若为善,便是天堂;心若守规矩,就是人的境界;心若起了嗔恨,就是阿修罗;心若起杀、盗、淫的恶念,便容易堕入地狱;起了贪念,就是饿鬼的境界;若乱节无伦常,将来就会落入畜生道。这六种境界都是由心所造,也因此心受外界所转动而无法解脱。 心为什......

俗话说:相骂没好话。对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别人也会反唇相讥,如此毒言恶语到底伤害了谁?终究还是会伤到自己。如果心中有这分嗔结,真的是苦不堪言!我们要改掉不好的脾气,才能消弭自身的困扰与烦恼。 嗔恚两字经常连在一起,但佛陀分开解释:嗔是马上发脾气,表现于外;恚是自己生闷气,对......

无所求的奉献,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是学佛。 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是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 学佛要修养到无论发生什么事,心中没有丝毫委屈感。不先培养爱心和耐心,则学佛难成。学佛不学佛,端在做人。 拜佛、信佛不是信一个偶像,而是信他的人格......

在无常的人生历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我始终坚信两件事:一是相信因缘果报;另一是相信前世、今生、来世。一般人所信的因果,只限于我前世欠他,今生还他就好,并没有进一步去深入探讨,到底因果是什么? 事实上,每个人的生命都离不了因果,人的一生中,不论是行善或造恶都是在播种,......

人应互相帮助、彼此关怀。我们看看这个人字,恰好只是两划,而且互相倚靠、不能间离,或是少一画,否则就不像人了;还有字划的长短、上下要配合得好,人字才能写得美。 人生也是一样,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帮助,才是美好的人生!佛陀也是如此教育弟子们,并且以身作则教导大家。 佛陀在世时,僧众......

1. 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5. 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6. 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 7. 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8.......

富中之富、富中之贫、贫中之富、贫中之贫 是法师经常提起的四种贫富人生。早会时法师申言,贫者,沉浮于种种秽恶苦境之中,然心若知足,即可转苦难为快乐,若是徒具丰足的财物,却不懂得善用,反会受其诱引,心灵永不满足。 「富中之富者」,富有物质,更富有爱心。如企业家开展事业,安定了许......

帮别人也是帮自己 白岩松:今天也分享了很多故事,很多感动,还看到那么多的年轻人,等于说在上国中吧,已经有这么努力的。 证严法师:应该叫慈少,大部分还在中学,因为现在台湾的孩子也的确太被宠了,所以大家都是因为生活过得好,都不知道人间仍有疾苦,现在孩子生得少,所以家庭的父母很期......

佛教慈济功德会,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念,服膺印顺上人为佛教、为众生之志节,从事济贫教富之志业。 因此,我们的理想是: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与乐拔苦,缔造清新洁净之慈济世界。 我们的方法是:以理事圆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之福田;勤植万慈心莲,同造......

我们应该要时时警惕,知道自己是很渺小的一个人,进而能够敬天畏地,对人有一分尊重与爱;能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大慈无悔、大悲无怨、大喜无忧、大舍无求,慈悲喜舍的人生。 为善要及时,有了因缘,要及时把握,自己懂得利用时间、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好好地照顾这一念心,才能回归清净无染的......

共有60篇文章上一页1234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