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过很多次,早课就是提醒自己。提醒之后,你这一天要照做,要落实。你早晨那支香就没有白点,点这支香,是我自己这一天,处事待人接物要如法,如法就是持戒。也要劝人守法、守规矩,你这一支香就没有白点。劝人家种善因,断恶修善,这是供花,这个花没有白供。所以这一些表法,都是提醒自......

这是菩萨生活的六条原则、规范。佛的经论是永恒不变的,而解释是随着时代、地区有所不同。佛法与世间书不一样,世间书只有一种解释,不能做第二种解释,而佛法没有一定的解释。不但佛法没有一定的解释,经上说佛无有法可说。所以,佛法是灵活的,不是死的。若有一定的解释,那就是死的。 譬......

弘法三十年心得: 昔人学佛,首需五年学戒,此是佛陀教育新生训练,遵守老师教诲,福慧双修。修福即是为常住作务、护持道场,修忍、修定;修慧即是依止明师,依教奉行,不得违失。 亲近善师, 必须要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才能出离毕业,开始参访游学,增广见闻,成就圆智。当然......

二十多年前我在香港讲经,住在寿冶老和尚蓝塘道光明讲堂的道场。佛堂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两句话很值得警惕。这二十多年人事的变化很大,许多的同参道友都已往生,再回头看看自己,年岁也一年比一年老,人......

禅宗乃至于密宗都是佛传下来的,你毁谤它,就是毁谤三宝,这个就犯戒。菩萨戒里头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诽谤别人,这是重戒。在梵网戒里面是轻戒;在瑜伽戒本里面是重戒,是列在第一条重戒,这个是绝对不许可的。 就好像一个大学一样,大学里面有许许多多科系,我学我这个科系特别赞叹,......

值法者亦少,盲盲不别真,痛矣不识者,罪深乃如是 阿难这首偈,是非常悲痛说出我们众生的业障深重,没有能力辨别真妄。第一句说『值法者亦少』,值是遇到,遇到佛法的人不多。诸位想想,在古时候交通很不发达,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交通工具只有马车、牛车,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的;水里面行的......

1 佛法里面对于回向非常重视,为什么要回向?回向是破执着,你就晓得这个很重要! 2 我们要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当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业,都回向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3 上报四重恩是回向给我们有恩德的人,下济三途苦是回向给我们累劫的冤亲债主。 4 常念三......

前天隆振法师写了个条子给我,这是他在大陆上看到,一些学佛的同修出了一些状况,确实有不少问题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多半是听经没有听清楚,或者是断章取义产生一些误会,确实有说明的必要。第一个:他见到念佛人生病了,执着这个病是业障,说「念佛能消业障」,这话没错。于是他也不看医......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求不到是因为你有业障,你业障消除没有不感应。可是一定是如理如法的去求,你用贪、嗔、痴求,佛菩萨不会增长你的贪、嗔、痴。佛菩萨不会帮助你造恶业。你果然是行善,是为众生,佛菩萨感应道交。为自己不可能,绝对没有感应。为自己如果有感应那是邪魔,魔促成你的欲,......

一、学佛人的十八项过失 1.为了成就世间法而息隐住山,乃学佛人之过失。 2.身为领众而只做自利之事,乃学佛人之过失。 3.佛学虽博而不怯罪行,乃学佛人之过失。 4.口诀虽丰富但身心却流于凡俗,乃学佛人之过失。 5.持戒虽然谨严,心中贪念却极大,乃学佛人之过失。 6.觉受......

一 1.佛陀的核心教法是建立在四圣谛之上。 2.四圣谛的教法是基于人类的经验,而潜藏于人类经验中的就是一种追求安乐、避免痛苦的自然愿望。 3.佛法是以所谓的「缘起」来了解因果:一切万法,包括我们所经历的苦与乐,是经由多种因缘和合而生起的。 4.事实上,快乐的感觉是苦,因......

佛世时代的一名大护法--给孤独长者,第一次见到佛陀的过程非常不可思议。有一次他为了儿子的婚事到王舍城去找亲家商量,一到之后,亲家告诉他:实在对不起,平常时候,我一定第一个接待你,但今天实在没时间,因为我要去供养一位圣者,他是伟大的佛陀。给孤独长者一听见佛陀的名号,内心非......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二千五百余年前,释迦牟尼佛为一大事因缘而降诞于世,这个大事、这个因缘,就是我们现在通称的佛法,也就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 佛法,和一般的知识学问不同。一般的知识学问,大多注重表面的诠释,是名相表解;佛法则注重内涵的透视,是终极、究竟。这就好像我现......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也是本次讲座的最后一天,今天我所要讲的题目是:佛教对知见的看法。 我们对很多问题,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对于大千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人生,也都别有一番不同的见地。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见解也就不一致,但是并非人人的看法都是真知灼见......

各位同学: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来向各位讲说佛法。黑板上写的题目是佛教的真谛,真谛就是真理的意思。有时候我们说三法印是佛教的真谛,十二因缘是佛教的真谛,空是佛教的真谛,四圣谛也是佛教的真谛。那么佛教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其实三法印、十二缘起、性空、四圣谛等,都是佛教的根本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