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把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降伏,令它们不造反,谁就是菩萨。谁能把自己的感情收拾干净,没有邋遢,谁就是菩萨。菩萨也不哭也不笑,随时随地都自在,无拘无束、无罣无碍、无烦无恼、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学佛的人,要在这个地方用功夫。禅宗以不立文字为宗旨,为什么?因为恐......

我的宗旨:「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这是我们的本份,盼共勉之。 修行人,不要有攀缘心,要有不贪不染的清净心。我常对你们讲,凡是出家修行,一心求道......

修道人无论用什么功,念佛、念咒、学教、持律、参禅,都不要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种贪心,有了贪心就障碍智慧灵感与自性光明。自性光明是没有贪心,灵感智慧也无贪心。贪心就好像一面镜子上,积了尘土。所以这一点,用功的人要切记明白,不贪多、不贪便宜。 没有贪心就能放下,得自......

我们学佛法的人,应该向大德高僧学习,知道过去的高僧怎么样修行,我们也应该学习来修行,不要懒惰。不要以为多休息一下就是好处,必须要精进用功,人人都应该要快一点了生死。 出家的人应该修行用功,在家的人,也一样应该修行用功。修行最要紧的,要修忍辱。你若能忍辱了,其它的这五度(......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最初是讲十恶,用十善法对治十恶。现在开始讲修行修行得有个方便。第一个方便是忏悔,如果不把过去的业忏悔掉,修行没办法成就的,你不知道你怎么造的业,它就是会有很多障碍。前半部跟你说,因为你起心动念,因此身口意造业。《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是从十恶十善开......

我因为没有自私心,没有一个自己,不愿意有自己,所以我一举一动都愿意帮助其它人。 我的思想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所以我的徒弟、皈依弟子,好或不好,我都一样喜欢,我一样对你们都是平等。就算你对我不好,我都还一样对你们好,一样用我真正做师父的心来待你们。你就骂我,也没关系;有很......

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养,起大庙、摆排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名为佛弟子实则贪名好利,这简直是佛教的累赘、佛教的败类、佛教的罪人啊! 为什么佛法没落了,就是因为我们不修行......

今天我们大家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应该孝顺父母,还是不应该孝顺父母?」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站在「出世间法」的立场来讲,不应该孝顺父母。我相信任何人听过这句话,一定大吃一惊,因为从来没有听过这种话。你所知道的是人人应该孝顺父母,没有听过人说不应该尽孝......

学佛法要拿出真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的做。不像世间人,半真半假,有时说点真话,有时说点假话。修道人时时要讲真话,做真事,不打妄语。每一念都要除我们自己的毛病,自己往昔无量劫习气都要改掉,无量劫以来的罪业都要忏悔。 为什么学佛法学得很久,却都没有相应呢?就因为保护......

现在参禅人,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把参禅当做比赛来争第一。你能坐三小时,我要坐五小时,胜过你一招,有这种心理在作祟,焉能开悟?就是坐了八万大劫,也不能明心见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胜负心。所谓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这首偈颂。是警惕修道人,不可争第一。功......

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学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学好,冤孽愈来找,欲把债务算清。因为从无量劫以来,生生世世所造的善恶业夹杂不清,因此一旦想要修道,所有的债主都来讨债。好像你本来是个普通人,借了很多钱,没有还清楚。在你未发财前,这些债主知道你没钱,所以不会......

什么叫做修行?现在说在家众三点: 第一,要守我们的本分;第二,一定要深信因果;第三,要老实念佛,印光大师有开示。 第一,守我们的本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今天是人家的太太,文化中心有讲经,我要去听,家里的碗筷要先洗干净,家里整理干净,孩子照顾好,七点半、八点家里都整理......

修行在哪里用功,大家都以为我要在佛堂里用功,在禅堂里用功,大众共修用功,早晚功课用功,这全是假的,没有用处。所以你修这么多年来,一点效果都没有。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呢?在穿衣吃饭上用功,在日常点点滴滴琐碎事情上用功。在处事待人接物上用功,那叫真会用功。在起心动念处用功......

谚语常说:好事多磨,又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我们生活与修行的障碍,要解决此问题,唯有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方法。世尊在八相成道里示现降伏魔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世尊降魔的方法不是对外,而是对内。魔军来扰乱威胁,世尊没有抵抗,魔女来诱惑,世尊也没有逃避,而是用戒定慧三学来......

佛世时,曾以一则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弟子们来到王舍城托钵。城里有一条十分热闹的街道,贩卖着各种生活用具,有打铁店、制桶店、布店等等。 当佛陀走到一家染布店时,便静静地站在一旁、看染布师傅工作。佛陀很用心地看完整个染布过程后,就继续再往前走。托完钵回到精舍后......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