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面对逆境的时候仍能保持平衡、欢喜的心,是防卫嗔心生起的主要因素。 2.当你面临逆境的时候,心情郁闷无助于克服逆境。它不但无益,反而只会加重你的焦虑,感召一种不安与不满的心境。 3.在面临逆境的时候感觉不乐或不满是无意义的,更不用说去报复那个伤害你的人。 4.由不......

1.如果可以雇一个人为我们修行佛法的话,我们与无量众生早就都成佛了,根本不必费心修任何一个法。因为无量诸佛中的任一尊佛,对一切有情都有充份的悲心,会为我们成办一切。 2.如果你修行,一切诸佛菩萨都会与你同在,环绕着你,支持你;在你死亡的时候,所有圣众都会与你同在。 3.......

末学曾看过某大德着的《现代社会修积功德的十件善事》,也看过《介绍几种既省钱而又简单易做的方法》等类似修积福德的文章,深受教益,努力实践。在劝人为善时,对方往往说,人家有钱,咱没钱,实际上修大福德不一定需要很多钱,也不是富人的专利,穷人一样修大福报,有些甚至不需要钱,而贫......

1.闻法时,如果心念不集中,就好比把水倒入密闭的容器,一滴水也无法注入的。 2.如果不反覆思维它的要点,同时深植于心,就好比把水注入裂壶中。 3.或者以烦恼心来听闻开示,就如同把加持过的甘露水注入装有一滴毒液的容器中,甘露染毒后将无法使用。 4.佛教在教义上强调二件事,......

一 世间上的富贵、幸福与快乐是假的, 好像花儿一样,今天开了,明天又谢了。 佛法浩如烟海,一般人常说佛法无边,确实如此。为什么呢?因为佛法无所不包,内容非常深广。既然佛法是如此深广且无所不包,所以人生的一切道理、一切真理都不离佛法,我们就来谈谈如何追求真富贵。相信每一个......

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每一天的作息之中,一定会跟身边的人事物发生互动关系。有了互动,就免不了生出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得意的时候,沾沾自喜;失意 的时候,就消沈颓丧。这是一般人的反应。可是,......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

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司给压力,下属又不合作,工作得很辛苦,她想不如去出家好了,以后不用再面对这些工作上的烦恼。 秀峰禅师对她说:生活不就是修行吗?可知现在对工作生厌就想出家,如果对出家也生厌了,那又怎样? 她的反应是哦!就无言以对。 秀峰禅......

我们学佛这五十年当中,总结佛陀的教诲,也是我们自己修学的目标:真诚,处事待人接物一味真诚心,真:不假,诚:不虚伪,我用这心待人,不管别人用什么心对我。前面跟诸位说,摆在我们面前这个道,道就是路,十条路,我走的是成佛之道。他走哪一条道那是他的事情,各人走各人的道,他不尊重......

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虽然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天空下。 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却如天地悬隔。 如能突破我执,放弃对这片云彩的执着,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点。 一切执着的根本是我执,即执着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

平日为人在懂得缩小自己, 时时谦虚,以礼待人,则所行无碍。 佛陀在时世,僧团中有一位比丘经常炫耀自己的贵族身分。 这位比丘常说:「没有人能比得上我的出身。我的俗家富甲天下,无人能比。过去我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有是珍贵、稀有的物品;就连佣人所使用的物品,也都是舶来品」......

一者,眼施: 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恶眼看人。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名第一大福报。 二,和颜悦色施: 于父母师长及一切人,不以凶眉恶色。是人往后,舍身受身得妙色相,未来成佛,得金色身,是名第二大福报。 三,佳言施: 于父母师长及一......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为你做事呢?有人如是问我。 我想这是因为我从不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总是先做义工的义工,所以我的义工就很多了。 传统观念里,人有士、农、工、商等群类的区分,随着时代的变迁,近来上班族、庞克族、原宿族、无壳蜗牛族、顶客族等等名词纷纷出笼。自古以来,有一类族群......

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各位护法居士们: 今天是我们在这里讲演佛学的第三天,也就是这次佛学演讲会的最后一天。第一天所讲的是:从现实的世界说到佛教理想的世界,第二天讲的是: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我们现在理想的世界已经有了,出世的生活也有了,所缺少的就是修持和实践,所......

我童年是在一个偶然的因缘下出家,当时我是栖霞律学院里年龄最小的一个。有一天,我读到这么一句话:僧伽应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 少不更事的我,这时才知道出家人原来背负着如此神圣的使命,一时之间恍然大悟:我学佛修道还是嫌太迟了!如果我早一点来此,就可以养深积厚,早一点荷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