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居士们,多半是非常忙碌的人,都还能够安排时间来听佛法、学打坐、念佛、拜忏、参加法鼓山的护法工作,可见忙人时间最多。我认识一位家庭主妇,很少来共修,我问她原因,她表示每天都忙得很辛苦。问她忙些什么?原来她要照顾她的先生,每天忙个早晚两餐、做做家事,就觉得忙得不得了,......

1.修行:先从打好地基开始,做一个正直与诚实的人;其次,对于恶行具有惭愧心;第三,保持谦卑,少欲知足。 2.放弃恶行后,心就能静下来,并入定;心入定后,就能生出智慧。 3.真实的修行不累,因为它是透过心去完成。 4.没有贪着,痛苦就无从依附,智慧在一切情况下都会生起。 ......

一 1.要我们着手去训练和净化心灵,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2.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替我们修行。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实践,每一刻都保持觉醒,对于当下的状况,要全面觉醒。 3.修行一点都不神秘,它如此单纯而直接了当。但却必须亲自去实践。禅修就是如此而已。 4.第一步......

1.每个人皆视自己的生命为极珍贵,并惧怕丧失它(死亡),想想自己是多么珍惜自己的生命,是故不可打杀众生。 2.由戒德获得喜悦,没有生理的痛苦,夜晚得安眠,醒时心喜悦。 3.戒德纵使在晚年亦是美德,具有信德甚妙好,智慧是人类之宝,盗贼难偷人品德。是故应经常保有每一种念处、......

一 1.佛法是有加持,但最重要的加持是由内心生起的,假使内心无法生起佛法真正的加持,从外境是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加持。 2.佛陀说:「我讲解脱之道,至于要走否由你自己决定。」因此佛说自己是自己的救怙主,自己要当自己的皈依处。 3.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和蔼平静的人,和蔼并非是身、......

◎一个人如果想寻求解脱和证取一切智佛位,首先他应该常常思念此十种可悲之法: 一、十项可悲的事 1.此十分难得之清净人身,如果用他来作罪业和恶行之工具,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2.此难得暇满之人身,不用他来学佛,而让他白白空过死去,实在是十分可悲的事。 3.在这个恶浊短暂的......

净业修持的助行 三皈五戒是入佛法的初门: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余法门,皆须依次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印光大师全集》 念佛当生四种心 一、无始以来造业至此,......

一 1.凡夫之人对身体和相貌,不论对自己,或异性,都有贪着、好欲之心,此欲心有三:一、形貌欲,二、姿态欲,三、细嫩欲,常对人身观想一旦人身四大分离,即可断此三欲。 2.九想观可断除对肉体的执着,以及对肉体的贪爱: 一、青瘀想。二、脓烂想。三、虫啖想。四、膨胀想。 五、血......

一 1.我们学佛如果不能运用在生活当中,那学佛就没有什么意义了。道,就在你心中,就在日常运用中。 2.佛法是来帮助我们修行的,不是拿来度量人的。身为佛弟子不可以佛法度量人,也不要以世间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人,要以身作则,如此不但能以佛法帮助自己,也能够对别人有助益。 3.这......

一 1.学佛,就是要开发自己的真心,摘下自己的面具,诚恳地剖析自己、认识自己。 2.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3.佛教的无我,旨在否定「我」的功利观念,并没有否定「我」的责任观念。 4.佛教的涅盘,旨在解脱「我」的烦恼,而非放弃「我」的责任。......

一 1.你可以急着结婚,结果却终其一生活在不幸、争吵及不调和中,这没意义。应该花几年的时间观察可能的结婚对象再作决定。认识一个人要花时间。 2.婚姻的目的应该不止是肉体、性的接触。如果目的只是这样,当其中一人找到其它对象,心意就会改变。共同生活的原因应该是要以悲心和慈爱......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瞋恚、贪执、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强烈地涌现。虽然我们拥有了珍贵的人身并且希望修持佛法,但是这些极为强烈的烦恼障,使人想要放弃佛法的修持。 第二种逆境是恶友的影响。虽然我们知道佛法的利益,也希望能好好修行,但是却因为受到恶友的影响而停......

修行就要修到证得空性,由于一切无差别,因此生起了佛陀的慈悲心。当然我们凡夫还有我执,有了我执之后这世界便有长、短、大、小的种种分别。但为了不让自己有我执,所以祈请佛菩萨加持我们。那如何加持?要念佛菩萨的咒语,除了念,最好加入观想。念观世音菩萨的,观想观世音菩萨;念阿弥陀......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心灵导航」。我们的心要让它有个正确的方向走入菩提大道,成佛之道。尤其现在是中午,很想睡觉,这叫「五盖」,五盖是什么?「昏沉」。还有一种叫「掉举」,虽然不想睡觉,但是不能专心。有时候,小沙弥眼睛看着我,眼神呆滞,只是看着你。有些人经本放前面,眼睛不......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请看第一句话:如果没有一位熟悉古道的向导,将无法进行高山之旅。佛在《阿含经》中经常提到古仙人道--八正道,是三世诸佛的成佛之道,说明修行一定要找一条正确的道路。各位,生命中最重要的,不是找老公,找老婆,那只是一个短暂的因缘及关系。最重要的是找到生命的......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