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入丛林古寺参学时,发现有些人以穿褴褛衣衫为标榜,有些人以吃馊饭剩菜为修行,有些人装穷卖傻,扬言金钱名利是毒蛇猛兽,故以贫穷为清高。有一天,我听到一位在客堂服务的知客师大实法师痛切地说道:贫穷!贫穷!大家都崇尚贫穷,极乐净土的七宝楼阁、黄金铺地的庄严世界,由谁来完成呢?......

各位会友,各位嘉宾:大家都是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代表,不知道您们是否发觉:我们的主题尊重与包容,正具体地表现在澳大利亚这块人间净土上?多年来,我来往于世界各地云游弘法,建寺安僧,深深感到在许多国家当中,澳洲政府对于各类种族最为包容,对于各种文化最为尊重,对于海外移民,也多方......

昭化道简禅师追随云居道膺禅师学道很久,虽已得到老师的印可,仍继续留在云居山分担寺务,因其戒腊最高,人称堂中首座。 道膺和尚将圆寂时,侍者请示说:「老师,有谁可以继嗣您的法脉?」 禅师回答:「堂中简首座也。」侍者没有听懂,误以为是从堂中拣选,就与众僧商议,推举其他人为堂主。 当......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人生的真理,是行事的准则。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是自己的园丁,人生要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培养善因善缘。有关善因善缘,有四点意见: 第一、避免轻诺寡信: 人无信不立,做人信用第一,所谓诺千金。别人有求于你,你能做......

佛教提倡不杀生,不杀生是一种慈悲,不杀生而护生,进而倡导生权平等,这是最合乎现代举世所关心的生态保育,也是最积极的重视环保。 根据佛教《六度集经》记载,佛陀在过去世为鹿王时,曾代替母鹿舍身,感动国王制定动物保护区,禁止猎杀。佛世时阿育王更广植树林,庇荫众生,设立医院,规定宫......

我讲般若的真义。因为智慧是般若,但不完全能代表般若的意思。比方哲学家、科学家都有智慧,是可以有的人都是很有智慧。智慧有好,有不好,智慧是对外界的东西分析,分辨,解释,但是般若,它是智慧,它不解释,就好像一面镜子,你是什么东西,它就给你一个什么样子,智慧就是说我们发明了很多......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那就是「开源节流」。一个人的生涯规画里,不能少了「开源节流」。创新一种事业,先要评估,在这项事业上我能开源节流吗?甚至国家政府一年高达千万亿元的预算,也不能只是把他当成纸上的数字,而是需要有人在实际情况里,例如负责主计室和经济部的人,......

得失之间,是欢喜?是悲伤?你有过这种经验吗? 日前报载,日本一位家庭主妇因为女儿没有考上明星幼稚园,愤而将邻居考上的女童勒毙;高雄县一名员工因为老板怀疑他偷工减料,怨恨在心,引发杀机;浙江省一名女子因与男友仳离,把所有和男友来往的女性朋友下毒害死;旧金山一位学生因为课业繁重......

我一生提倡人间佛教,非常重视人际的相处,因为人的一生离不开群体,佛经上也说: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因此,人和人的相处是很重要的修行功课。人与人难免会发生生气、争执、吵架、误会等等情况,如何化解人我之间的问题,我以为奉行 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 可以消弭战......

人与人相处,总希望留给别人好的印象,让别人觉得我们有道德,肯和我们来往,所以正心诚意很要紧。如何正心诚意呢? 一、对世间要救苦救难: 人活在世间,难免有一些灾难,当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不必锦上添花,对世间要有救苦救难的精神。观世音菩萨......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完全与女色隔绝。等到两人20岁左右的时候,仙人想试一试他们的道心,就把两个徒弟带到一个热闹的都市走了一遭。 仙师,那个是什么呀?小徒弟手指一个婀娜窈窕的年轻女郎问,因为他之前还没有见过女人。 是吃人的老虎。仙师说。 等回到深山,......

佛教讲空,是要空诸执着,空诸两边,空诸假相,空诸对待,以还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刚出家时,奉家师志开上人之命到栖霞律学院就读。有一天,教授国文的觉民法师在黑板上写了以菩提无法直显般若论十个字,要我们以此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当时才十二岁,自上课以来,从未听懂过一句经文,而这......

心灵境界的不断提升,使我的生活领域更加海阔天空!仅仅一个祈愿;我也好像经历了春夏秋冬,单单一个愿心,我也花费了六十年以上的岁月,才慢慢有了这么一点悟道。 我自幼生长在一个佛教家庭里,四岁时,就吵着要吃素,十二岁那年,又在极自然的因缘下,弃俗出家。在二十岁以前,我也与一般人一......

世间上的万事万物,只要有两个以上,就不会有绝对相同的内容。一个母亲生养的儿女,各有不同的性格;中国有十几亿的人口,就有十几亿不同的心。江海溪流,同样是水,但水质各有不同;山岳丘陵,同样是山,但没有绝对相同的两座山。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不同;两个眼睛,也有大小的分别;即使......

许多人说:我必定很会化缘,所以才能创建这么多的佛教事业。我觉得:与其说我会化缘,不如说我会化心。佛世时,比丘托钵化缘,上乞诸佛之理以资法身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资色身肉体,所以又称乞士。乞士化缘,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年少时出家,每当春节即将来临时,我代表常住挨家挨户地化冬......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