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认为心量很大。 师兄让她参加助念小组,她回答说没有时间。同样是佛门在家弟子的媳妇忍不住与老太太说了您现在帮助别人,其实在帮助您自己老太太很不悦,觉得媳妇不过皈依佛门一年没有资格来教训她,让她不解的是为何是媳妇屡屡有感应:观音......

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之妙,能不信乎! 回向是佛教的专有名词,在佛教的道场里,每天做过早、晚课诵后,必定要回向;偶尔信徒家有婚丧喜庆的佛事,最后也都要回向。往生佛事有往生的回向偈,祈愿祝祷有祈福的回向偈,究竟什么叫回向呢......

在我弘法的岁月中,经常有人问我:「天堂地狱在那里?」我都回答说:「天堂地狱在那里?可以分三个层次来说:第一、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如三界二十八天、欲界三十三天;地狱在地狱的地方,像十八层地狱、无间地狱。第二、我认为天堂地狱就在人间,住花园洋房,生活富贵荣华的人,就好像在天堂里......

人与人相处,日久难免有不愉快的摩擦,有时在有意无意间冒犯了别人都不知道。因此在人事的交往上,如果能常持省思忏悔的心念,天地就宽阔多了。心中不造作罪业,人事自然和睦,想开了, 看破了,像法庆禅师预言颂所言: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郤,生命都把握不住,人我是非又何必执着呢?如此......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从今天起,我们要在这里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第一天,我要讲的题目是: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第二天,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第三天是:人涅盘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我们先从人证悟之后的生活怎么样讲起。 有时候别人碰我们一下,哎哟!好痛!肚子饿了......

父母,除了教育子女以外,还要对子女未来前途有一番帮助。如何对待子女呢?有五点意见: 一、教育子女不可为恶: 我们教育子女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要让他做坏事。他讲坏话了,告诉他不要讲坏话;他有不当的行为,告诉他不能有不当的行为,不可以骂人,不可以窃盗,不可以虐待小动物,要让他培养......

有人说,人生如戏;有人说,人生如梦;也有人说,人生如棋、如球、如战场、如浮萍、如逆旅等。不管把人生譬喻成什么,在现实的生活里,人生有苦有乐、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有生有死,这都是自然的现象,说明如下: 第一、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 人生苦乐参半,因此在十法界里,人间最好修行......

一般人总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好是坏?因为人对于未可知的前途,总感到茫然,所以总想找一个预卜先知的方法,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 其实命运不是天注定的,有时候,为了一块钱,命运就不一样了。一块钱,拿去帮助别人,对方得到帮助,反过来支持你,你就得到了善缘。一块钱,拿去作奸犯科,惹......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 这个题目不容易加以说明,因为如果我告诉各位人死亡之后很痛苦,大家可能会生起怖畏的念头,担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惨的境遇,如此一来反而不能认清死亡这个必然的实相。如果我说死亡之后安祥宁静,也许有人会误会我......

多年前,一家杂志社向我索借三百万元,我无法应付,便撰文毁谤我,弟子们气愤填膺,有些人主张笔伐声讨,有些人建议诉诸法庭,当时我在台北弘法,因此就近于普门寺集合住众,对大家说:「别人对我们的礼遇尊重,不是当然的,所以我们应该涌泉以报;当我们受到伤害打击时,则应该认为这是当然的......

世间上最宝贵者,并非黄金白玉,也非汽车洋房;最可贵者乃是缘分。人与人要有缘分才能合好;人与事要有缘分才能成功;人与社会,乃至事事物物、你、我、他等等,都要有缘分才能圆满功德。 缘之一字,意义甚深。结缘就是播种,不播种,将来怎么能有收成?结缘愈多,银行的存款也就愈多;银行的存......

福报,这是人人所希求的!人的身体胖了,就说「你发福了」!人的事业做得很成功,就说「你发达了」!人住的地方,也说「福地福人居」!一般的人都把福与财比在一起,但实际上,福德、福慧,才是更为重要! 现在的人,有时彼此相见,就说你很有福气,你很有福报。说到福报,本报就是为了人间需要......

慈悲伟大的佛陀! 感谢您降诞到人间,您明白地告诉我们:「有生苦,必然会有老苦;有老苦,必然会有病苦。」 老病实在是非常地辛苦。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的心理上有许多烦恼的疾病, 我们的身体上有许多残缺的不安。 所幸有大医王的佛陀您,给我们精神上的鼓舞,给我们心灵上的安慰;给我们......

死亡是历来人们忌讳谈论的问题,但是时代的进步,生死学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其实,人间最大的问题,一是生的问题,二是死的问题。 生要居处,死要去处;有的人为生辛苦,有的人为死挂念。佛学就是生死学,例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就是解决你生的问题;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就是解决你死的问题。......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昨天和各位说过了佛教对女性的看法,今天再来和大家谈佛教的福寿观。多福多寿是人生在世普遍的希求,我们每日辛苦奔波、汲汲营营,只不过是为了求得更多的享福,放眼世间的事业,绝大多数和增强身体、延年益寿有关系,贵如秦始皇还遣令大臣为他求取长生不死之药,因此......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