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能够说皈依吗?居士可以讲经吗?居士可以化缘吗?居士可以主持寺院吗?居士能为信徒念经拜忏超度吗?居士能够参与和干涉出家人的事务吗? 以上六个问题常有人问起。照理说,那些都是出家僧众的分内事,非居士所当做,万一做了,即失去在家学佛的立场;否则应现出家相,不该一方面舍不得离俗...... 现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过度蓬勃、结构变化太快,造成人类价值观念混淆,以致于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需要,什么是贪求的想要,什么是实至名归的能要,什么是责任所在的应该要。因为无法厘清这四要:需要、想要、该要、能要的分际,所以大部份人都是跟着社会风气潮流而人云亦云,只要别人有的,我也...... 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情的波动,那就是自在解脱的大智慧。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每一天的作息之中,一定会跟身边的人事物发生互动关系。有了互动,就免不了生出各种喜怒哀乐的情绪;得意的时候,沾沾自喜;失意 的时候,就消沈颓丧。这是一般人的反应。可是,如果...... 问: 如何分辨忍辱修行与姑息养奸? 答: 忍辱就是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 佛教徒常会弄错忍辱的意义。忍并不是不去处理,而是不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遇到事情时,不以自己的情绪来对抗,而是以智慧来处理,以慈悲来关怀。 慈悲心,就是没有怨恨、报复的心。时时为对方考虑...... 待人处世的过程中,坚持原则本来是正常的, 问题是:你所坚持的究竟是原则?还是自己的偏见? 如果对任何事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坚持要用自己的做法,只管自己,别人的建议和商量,都不愿接受,也不愿意为任何人改变,不替别人设身处地着想,到最后可能于人于事都会造成伤害。你以为这是......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在于自我消融,如此才能达到智能无边、慈悲无边,完全没烦恼的境界。可是这样的境界似乎只有佛菩萨才能达到,凡夫能做得到吗? 的确,要做到自我肯定或自我成长,改变自己的观念,发挥优点,改善缺点,就可以做到。但是自我消融就很不容易,因为自我是与生俱来、根深柢固的...... 为什么一定要共修呢?只要够虔诚,难道不能一人随时随地独修、独忏吗?也许,会有人也升起如是的疑惑。 这是由于人的念头总是一个接一个,如野马一般地飘忽、闪动,因此,独修、独忏,则须具足一定的专注以及摄心的能力,行者必须对自身有十足的信心与把握,能够察觉到一己意念、意识的散动、浮...... 一、什么叫作解脱? 解脱的意义,可以很广,也可以很狭;可以高,也可以低。从基本的定义上说,所谓解脱,就是解放了束缚和脱离了束缚。有了束缚,便不自由;解脱了束缚,便是自由。因此,解脱的定义,也可以说就是自由的定义。 但是,自由是有范围的,人在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之下,由于法律的保...... 义工是菩萨行者。义工没有一定的什么事,一定的什么时间才去做。义工是哪个地方需要人,就到哪个地方去;义工是救急、奉献,不是就业。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争取权利而不能尽义务、尽责任,都想离苦得乐,结果却是受苦受难。而做义工也是一种修行,能不能成功没有关系,只想到要帮助人家;像这种...... 一、四安:安身、安心、安家、安业 我们要把佛法落实在人间的社会。把佛法送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接触佛法的慈悲之光智慧之光。为人间带来温暖,让人人都能身安、心安、家安、业安,这个才是真正可靠且究竟的平安。 安身:在于生活的勤劳俭朴 人是应该工作,但光工作不等于人生......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许多的梦想、许多的心愿,常常想:我将来要。但是长大后,梦想是否兑现了呢?一旦遇到生命的困顿时,便会有疑问:为什么我要被生下来?让我活着好痛苦!好辛苦! 如果以佛法的角度来看,不是父母一定要生下你,而是你自己要来的,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还愿、许愿。在我们短短的一...... 有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赵州说:汝被十二时辰转,老僧使得十二时辰。 在中国古代,十二时辰指的是一日一夜;从午夜子时开始到亥时为止,把一天刻划成十二个时辰,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通常,人在清醒时,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心念,在睡梦中,则更加不用说了。因此有僧问......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大智度论卷三.释初品中四众义) 此偈的表面是说,孔雀虽有华丽的外表,但是不如鸿雁能够远飞;在家人虽然富贵而有势力,但不如出家人的功德殊胜。好像是说,从外表上看,在家人比出家人高贵,其实却恰巧相反。 这是出家与在...... 边是界限、范围、领域、阶段等的意思。从空间讲,这个讲堂是七千平方英尺,虽然很大,但仍限于此数,四面的墙壁门窗,便是它的边际。从时间讲,这次的演讲,是自下午二点至五点,除了主持人的欢迎词,主办单位的介绍词,还要留四十分钟给诸位发问。我能利用的不足两小时,王明怡君的粤语翻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