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之所以会恐惧,多半是觉得所处的环境中有种种的不安全,不知道何时会发生生命的危机?也不知道何时又会遇到突发的状况? 恐惧有大有小,记得有一次我去哈佛大学演讲,那位替我做英语翻译的人,见到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专注在听讲,竟然在台上吓得发抖,这是因为没有信心及安全感而心生恐惧,...... 课诵的原则,以定时做定课为主。内容应该包括供养、礼拜、禅坐、持名、读诵、发愿、回向等。 所谓供养,是在佛前摆设香、花、灯、果、净水和食物。如果条件许可,应当每日换新,保持鲜度;否则亦不当有腐烂、污染、凋谢等的现象发生,以维持佛前的整齐、清洁和庄严为原则。 所谓定时做定课,是...... 在大震灾中,我们见到了许多感人的救灾事迹,如许多人以及远从各国而来的救援队,还有军中的官员们,冒着生命的危险,深入灾区,抢救与他素不相识的人;更有些人自身遭逢了灾难,却放下自己的悲痛,协助别人救灾。当我们正感到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偏差、黑暗时,却看到这次的地震,震醒了人性的光......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做教材,向人们示现这世界由于人心的贪婪、无知,却带给人类无穷无尽的灾难。 在我前往灾区探视的时候,许多受灾受难的灾民们都在问:我没有做坏事,我的亲人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为什么我们受到这么大的灾难呢?佛教......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的主题曲《高山青》,里面有两句歌词:高山常青,绿水常流。描写台湾阿里山的风光。在我的想象中,宝岛台湾该是到处山青水绿。但经过四、五十年,台湾环境渐渐恶化,现在阿里山的水是不是能喝,我不知道。但梨山上流下来的,可能就有问题了...... 身体障碍有不同的等级、类别,造成障碍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与生俱来的,例如有些小孩一出生就得了蒙古症,有的一出生就少了一条腿,或是聋哑、眼盲、畸形。有些身体障碍则是后天造成的,例如因为小儿麻痹症,或是意外事件、战争、灾难等,而造成的颜面或肢体伤残。 因为后天因素而导致身体......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刚陷入七情六欲的泥淖里时,都会觉得很甜蜜、很美好,但最后一定苦不堪言。《四十二章经》中说:「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意思是说,受财色所诱惑的人,就像用舌头在刀口上舔蜜一样,虽然尝到一时的甜头,结果舌头却被割...... 佛法教导我们抗拒诱惑、破除对七情六欲的执着,多利用因缘观、慈悲观,以及转变观念等方法,但有时这些方法还来不及用上、观念还来不及转变,就已经陷入欲望的泥沼了。所以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收摄六根」,也就是把自己的心收回来,使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注意力向内,而不要...... 快乐有很多层次,而一般人所追求的「欲乐」,是一种刺激、发泄以及官能的享受。例如,看美景以满足眼睛的享受、听音乐以满足耳朵的享受,或是大吃一顿以满足口腹之欲等,都是透过身体的官能所产生的快乐,是在刺激感官以后,心中出现的陶陶然、非常享受的感觉。 但是这种快乐只不过是短暂的麻醉...... 行菩萨道的人,心中没有任何度众生的念头,也不计较自己是否能得到回馈,因此能体会解脱的快乐。可是,在世人的眼里,这样不停为众生忙碌是很辛苦的。可见,苦与乐的感受因人而异,并没有绝对的标准。 其实,苦与乐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心中主观的感受,并不在于身体的感受或外在的事件。例如,我出...... 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而,欲乐也有层次之分,例如,人间的欲乐和天上的欲乐不一样;动物的欲乐也和人类的欲乐不一样。即使同样是人,也会因为生长背景、文化修养、知识深浅,以及心胸的宽窄,而有不同层次的欲乐,并不能一概而论。 以天上的欲乐为例,天上的男女...... 以佛教的立场而言,「解脱乐」才是究竟的快乐,而追求解脱乐的唯一道路,就是行菩萨道。然而,很多人把行菩萨道看得非常高深莫测,认为自己的层次很低,根本达不到菩萨的标准。因此,他们遇到我时总是说:「师父,因为您的修行境界已经很高了,所以才能行菩萨道!」其实我也是普通人,以我自己......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意识都不与外界接触,不受外境的影响、干扰。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也和从前的回忆、历史,未来的计画、想象,以及现在的四周环境完全隔绝。此时他是全然独立的,因为没有任何着力点,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困扰他。因此,能得到一种不为外......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松。因此,追求定乐的人常常喜欢回到定中,不喜欢和尘世接触,导致厌世的结果。他们很可能长期隐居在深山里一直打坐,然后就在山里坐化、死亡。 然而,在定中死亡并不代表已经得到解脱。虽然他有禅定的功能和力量,可以暂时抛下色身的束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