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僧家,枯寒心念,休歇余缘,一味揩磨此一片田地。真是诛鉏尽草莽,四至界畔,了无一毫许污染。灵而明廓而莹,照彻体前,直得光滑净洁,着不得一尘。 「衲僧家」的古老传统可以追溯到印度,当时出家人会从火葬场、垃圾堆等地收集碎布片,把它们缝起来,染色,做成袍子。之所以这么做显然是因为......

《心经》中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是化解、对治「五蕴炽盛」苦最好的方法。可是有人却认为,就是因为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才能呈现人间生机盎然的一面,也才能证明我们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如槁木死灰一般。这样的说法,其实是误解了五蕴皆空的意思。 五蕴皆空的境界,绝对不会像木头、石头一......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求财,没有名的时候求名,没有地位的时候求地位,没有孩子的人求子嗣;还没有结婚的人,就希望求得美娇娘或如意郎君。此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宗教、神明,专门标榜「有求必应」,当有人觉得内心不平安,就会抽签问卜、祈愿平安,这也是一种祈......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时,别人对我们的称赞;或是当生活安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时,也会觉得很满足、很幸福。无论在家庭、事业或社会环境上,我们都会有许多快乐的想法或感受。生活中这些快乐的感受,的确不容否认,但如果仔细深究,却不难发现,我们的生......

一般人以为「生」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其实「生」是一种苦,从出生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受苦到死亡为止。除了生之外,老、病、死也都是苦,可以说生命本身就是苦。生、死在一生中都只有一次,老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生病,有些人更是一辈子都受病痛的折磨,非......

有人说,出家人离开了家庭、父母、亲友,所以不需要有感情;也有人说出家人既不结婚,也没有儿女,所以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感情。其实无论是人与人,或是人与其他众生之间,一定都有感情,如果没有感情,就不能算是个人了。 佛教称众生为「有情」,所谓有情就是指「有感情」。感情可以分成家人之间......

人人都有愿望,但不一定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愿望会落空,是因为通常我们都只重视眼前的一个小点,例如心中想要得到一朵花,一旦无法顺利获得,就会认为自己的愿望落空而觉得沮丧。其实,如果没有花,能得到一枝草也不错;即使没有花、没有草,能得到一根树枝也很好;就算什么都没有,我们的心......

「爱」本是一种值得歌颂的高贵情操,人间也因为有爱而充满了欣欣向荣的生机。但是近几年来,国内却经常发生情杀的悲剧,这是因为人们不明白爱的真谛。 爱可以分为「自私的爱」和「奉献的爱」,奉献的爱就是慈悲,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大爱」;而自私的爱就是占有的爱,亦即一般人所说的「爱情」......

当我们观察周遭的人时,常常可以发现,性情暴躁、容易为小事动怒的人,身体大多也有些毛病,例如肝功能不好、内分泌失调等。而每逢心情颓丧、悲观厌世时,正好也是精疲力竭的时候,身体所供给的能量不足以应付各种事务,因此,我们很容易把一个人的性情归诸于身体的影响。 身体的病痛的确有可能......

「情」是什么?「情」就是感情,可以分成亲情、爱情、友情和道情四个类别。佛教虽然要人离欲、万缘放下,但并不是要人变得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还没有达到阿罗汉、佛菩萨解脱的境界,所以有凡人的感情是正常的。 在这四种感情之中,父母对儿女的情是最纯粹的,只有付出,不求回报;朋......

所谓的「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一般人往往是能伸不能屈,那便是大缺点。先要自我肯定,才能受人肯定;先要自己有信心,他人才会对你有信心;先要尊敬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 我经常勉励人要有「见人低一级」的修养。意思是不要自高自大,要虚怀若谷;不要盛气凌人,要尊上谦下。可......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说:「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所谓绝学,就是没有什么好学的;无为,则是没有什么好做的。没有要学的东西,没有要做的事,这就是闲道人。闲,是空闲,但并不是懒,闲道人与懒道人是不一样的。懒道人是住在庙里样样事都不想做,......

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许多人有关系,不能天真地想进就进,也不可能任意地想退就退。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不完全掌控在自己一个人手上,所以,要进要退之前,都得先识己识人,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前进或者后退。 识己的意思是要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如果要争取某个职位的话,应该增加一些......

很多人的紧张不安,多半是庸人自扰、自寻烦恼。凡是心不安的时候,应该先去了解心为什么不安?找到原因后,便会发现很多的烦恼,其实都是不必要的。 例如有的人等待考试放榜,等得焦急不安,一直担心着会不会落榜?如果能转念一想:「反正考试已经结束了,提前兴奋、忧愁都不可能影响到结果,那......

身心放松 禅修者的第一个条件,是把身心放松。 头脑放松、神经放松、肌肉放松;放松之后,再用方法,便能着力。 用方法时,不要紧张,而是有意无意把注意力放在方法上,这样,就不会消耗太多的体能。 禅修期间,一天能有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是足够的,除此之外,饭后会有一些昏沉,那是因为胃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